核心欧盟及东扩
核心欧洲,即在欧盟内部成立一个由部分成员國组成的“核心”作为推进一体化的发动机,但这个“核心”是开放的,一旦条件和时机成熟,欧盟其他成员國也可以加入。德國外长菲舍尔曾在柏林洪堡大学演讲时表示,德國将致力于推进欧洲一体化建设,使欧盟最终成为“联邦制國家联盟”。这与法國前总统戴高乐的“欧洲合众國”设想相仿,该联邦拥有政府、议会等,各成员國主权也相对弱化。
一、历史发展三个阶段
欧盟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近50年来,它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1-1957年,法國、联邦德國、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六國也开始在煤钢共同体范围内进行合作。
第二阶段,1957-1991年。其主要事件如下:1957年3月25日,煤钢共同体六國又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上述两个共同体正式成立。1965年4月8日,六國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73年后,英國、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了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國扩大到12个。欧共体12國间建立起了关税同盟,统一了外贸政策和农业政策,创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建立了统一预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发展成为欧洲國家经济、政治利益的代言人。
1992年以后则是第三阶段,随着《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生效,欧共体被欧洲联盟所取代,这也标志着该组织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問題,“马约”生效后,欧共体并未就其称谓的变更作出决定,但欧共体内和國际上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欧盟”,目前“欧共体”和“欧盟”两種称谓均可使用,但法律文件和对外签署协议仍需用“欧共体”。
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又正式启动,标志着欧盟一体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矛盾从未断“核心”谈何易
但随着欧盟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欧盟成员國之间固有的矛盾,特别是在外交和安全方面的矛盾也不断激化。德法是欧洲联合的发动机,即使这样,他们的想法也不一致。如在两德统一問題上,据披露的法國和英國文件称,当时英法政府都对统一后的德國抱有戒心,曾一度打算阻碍德國的统一。
欧盟的另一个大國英國更是有自己的打算。英國孤悬海外,与大陆國家的关系从来就是若即若离。这一点,从整个20世纪英、法、德三國之间的恩怨情仇上就可见一斑。在处理國家关系上,有一句话被奉为经典,那就是“没有永恒的朋友,有的只是永恒的(國家)利益”。在欧盟(欧共体)成立之初,英國就处在观望当中,直到后来,看到实属大势所趋,而且从中所得利益不小时,才加入了欧共体。但加入后,在许多問題上和其他欧盟國家特别是德法两國矛盾龃龉不断。直到现在,英國仍未加入欧元区。布莱尔上台后,英國与德法的关系有所改善,积极参与欧盟的许多事务。1998年他访问法國,还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用法语在法國议会发表友好演说的英國首相,此举也使他受到法國上下的一致欢迎。布莱尔甚至表示,在时机成熟时,英國也将放弃英镑,加入欧元区。
但事情往往是说的比唱的好听,更何况这些说辞是从政治家嘴里出来的。在英法牛肉战当中,英國与德法就發生了较大的矛盾。英國人指责德國人明显地偏袒法國人,而且施罗德此前不久还指责英國要对欧元持续疲软负责。对此,布莱尔也非常气愤,曾一度反唇相讥,两國关系也为此蒙上阴影。
在这種情况下,其他一些欧盟國家对“核心欧洲”抱有疑虑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位来自欧盟中等國家的外交官说得再明白不过,他说:“大國高喊主权让渡,无非是把主权从一只手转到另一只手里,如果中小國家让出主权,则意味着两手空空。”
美國的战略家也早已看到欧洲的内部矛盾,布热津斯基曾说:“法國不惜一切代价想要保住它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但是两大难题不好解决,一是法國在限制德國影响的同时不得不加强法德轴心;二是想恢复法英关系来制约德國的崛起。”
“核心欧洲”的概念要付诸实施,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共38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