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7%到11%的範圍還是有許多例外情況,例如保險業者承保穀物冰雹傷害損失幾乎沒有浮存金的貢獻,保險業者通常是在冰雹即將來臨之前才收到保費收入,而只要其中有任何一位農夫發生損失就要馬上支付賠償金,因此即使穀物冰雹保險的綜合比率為100,保險業者也賺不了半毛錢。
另外一個極端的例子,執行業務過失保險-一種專門提供給醫師、律師與會計師分散可能責任風險的保險,較之每年收到的保費收入,這部份險種的浮存金就很高,這種浮存金之所以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理賠申請案通常會在業務過失發生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才會提出,而且真正理賠的時點也會因冗長的法律訴訟程序結束後才會執行,保險業界統稱業務過失保險與其他特定種類的責任保險為"長尾巴業務"意思是說保險業者在將理賠金支付給申請人跟他的律師(或甚至是保險公司的律師)之前,可以持有這一大筆的資金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像這種長尾巴業務,通常即使綜合比率高達115(或更高)都還可能有獲利,因為在索賠與費用發生之前的那一段時間利用浮存金所賺的利潤甚至會超過15%,但重點是所謂的長尾巴顧名思義,就是在某一年度承接的責任保險保單之時,假設會有115的綜合比率,但結果到最後尾大不掉,經過多年的糾纏,終於和解的結果,有可能讓保險業者承擔200、300或是更糟的綜合比率。
這項業務一定要特別注意一項時常令人忽略的經營原則的陷阱,雖然部份長尾巴業務在110到115的綜合比率之間仍可以獲利,但若是保險業者依此比率來訂定保費價格的話很可能會虧大錢,所以保費價格必須要有一個安全的邊際空間以防止當今總是會讓保險業有昂貴的意外蹦出來的社會趨勢,將綜合比率設在100一定會產生重大的損失,將目標鎖定在110-115之間則無異是自殺的行為。
說了那麼多,到底該如何衡量一家保險公司的獲利能力呢?分析師與經理人通常習慣性的會去看綜合比率,當然在我們要看一家保險公司是否賺錢時,這項比率是一個很好的正確指標,但我們認為還有一項數字是更好的衡量標準,那就是承保損失與浮存金的比率。
這種損失/浮存金比率跟其他保險業常用的績效衡量統計數字一樣,必須要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有意義,單季或甚至是單一年度的數字,會因為估計的成份太濃而無參考價值,但是只要時間一拉長,這個比率就可以告訴我們保險營運所產生浮存金的資金成本,若資金成本低就代表這是一家好公司,相反地就是一家爛公司。
下一頁是我們進入保險業後,每年的承保損失統計(若有的話),以及每年平均持有的浮存金數量,從這個表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算出保險事業所產生的浮存金其資金成本是多少。
浮存金的數字是將所有的損失準備、損失費用調整準備與未賺取保費加總後,再扣除應付佣金、預付購併成本及相關再保遞延費用,若是別的保險業者可能還有其他項目需要列入做計算,但因為這些科目在Berkshire並不重要,所以予以省略。
在1990年我們大概持有16億美元的浮存金,這些錢會慢慢地流到其他人的史N校斈甓鹊某斜p失約為2,600萬美元,因此我們從保險營運所獲得的資金,其成本約為1.6%,而就如同這張表所顯示的,有些年度我們有承保獲利,所以我們的資金成本甚至低於零,但是也有些年度,像1984年我們必須為浮存金支付相當高的成本,但是總計至今24個年度當中有19個年度,我們負擔的資金成本甚至比美國政府發行債券的成本還低。
這項計算式有兩個重要的要求,首先胖女人漱口都很難聽了,更何況還要她唱歌,除非等到這時間所發生的損失都已確定解決,否則我們不能確定1967年-1990年的資金成本到底是多少,第二浮存金對於股東的價值有點打折,因為股東們還必須投入相對的資金來支持保險事業的營運,同時這些資金所賺取的投資收益又必須面臨雙重的課稅,相較之下直接投資的稅負就少多了。
間接投資加諸在股東身上的租稅懲罰事實上是相當重的,雖然計算公式鐵定沒辦法做的很精確,但我估計對於這些保險事業的所有者來說,租稅懲罰至少讓他們增加一個百分點以上的資金成本,我想這個數字也適用於Berkshire之上。
分析保險事業的資金成本使得任何人都可以據此判斷這家公司的營運對於股東到底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若是這項成本(包含租稅懲罰)高於其他替代性的資金來源,其價值就是負的,若是成本更低,那麼對股東便能產生正面的價值,而若是成本遠低於一般水準,那麼這個事業就是一項相當有價值的資產。
到目前為止,Berkshire算是資金成本相當低的那類,雖然我們擁有48%股權的GEICO的比率更好,且通常每年都享有承保獲利,GEICO藉由不斷地成長提供越來越多的資金以供投資,而且它的資金成本還遠低於零成本以下,意思是說GEICO的保單持有人不但要先付保費給公司而且還要支付利息,(但就像有人又帥又有才幹,GEICO非凡的獲利能力導因於公司經營的效率與對風險的嚴格分類,如此使得保戶也可享受超低價格的保單)。
在另外一方面,許多知名的保險公司,在考量承保損失/浮存金成本,再加上租稅懲罰之後,事實上讓股東產生負的報酬,此外這些公司像其他業者一樣,相當容易受到大型災害的傷害,在扣除再保部份所得到的保護之後,資金成本率還是有可能升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而除非這些公司能夠大幅改善其承保的成績,歷史的經驗顯示這是項不可能的任務,這些股東很可能會和吸收較高的存款利息支出,卻只能收到較低的借款利息收入的銀行股東一樣的下場。
共1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