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量的角度看正好证明了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创造价值是表明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及人类的一切,要想满足人类的需要就必须付出劳动,只有付出了劳动的产品才会有价值,那些不需要付出人类劳动就能得到的东西如空气就没有价值。
人是一个能量体,但这个能量体与自然界其它的能量体不同,这个不同之处在于人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劳动,而不是象珊瑚虫那样只进行简单的生存活动。当人进行劳动时,人所消耗的能量一般小于所创造的能量,也就是说,人所创造出的用于自己和社会需要的能量要大于他在劳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形象地说,就是你吃了一盘菜加四两米的饭,只花费十元人民币,但是,你所创造的却可能达到一担米的价值。为什么会出现这種能量不守衡的现象呢?就是因为知识,是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因为人在劳动中需要应用知识,这个知识也是劳动产物,凝聚了人类的劳动。知识是一个奇特的东西,它是人类消耗能量所得来的,凝聚了人类的劳动,但它却是无形的,容易被人类自身忽视和遗弃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开化之前受自然力的制约,满足生存主要靠体力和体力所创造的物质产品,没有体力,人类的一切物质的需要都不能生产出来,而体力又是有限的。体力的消耗就是能量的消耗。但人类的体力消耗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变得不仅仅是体力的消耗,而是体力和智力、知识的共同消耗和运用。这就是说,人不消耗能量就不能创造价值及价值载体。不需要消耗人类社会的劳动能量就能得到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也不能认为它有价值。
物质产品是劳动,是价值和能量载体,这个能量是包括人的身体所消耗的体能。知识也是劳动产品,是价值和能量载体,只是这个载体尚不被人类正确认识。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历史,这个历史已逐渐成为过去。因为,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已经认识到知识的劳动性、价值性和能量性。知识是劳动产物,不是天然之物。知识的适当应用可以造福人类。人们要应用知识首先要掌握知识,人掌握知识是时是不知不觉的,无形的,而不象人掌握物质产品那样。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时刻都在感受这个世界,这个感受的过程就是创造知识和吸收知识的过程。只是我们尚没有认识到我们所得到的一切感受就是知识。还好,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个問題。但是,如果一时所得到的感受很快就忘记了,正如人们所说的“好了伤疤忘了痛”,对于这種情况需要进行分类看待。如果这是知识及其价值形成和积累过程中的必然,那么,这就没有什么可说的。如果纯粹是个体的智力或其它因素造成的,那么,就可以说,这个感受过程是白费了,也就是说,这个感受过程不创造任何知识价值。知识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无形的和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容易被忽视是可以理解的。这也就是知识形成和创造的难点,是知识不被当成劳动产品、价值载体和重要原因。
有人可能说,某个人独立创造的知识为什么可以让全社会的人应用,为全社会带来很大的价值,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这其实是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缺乏正直的了解。首先,袁老个人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是不可否认的,没有袁老的劳动投入就不可能有杂交水稻技术。但是,袁老的劳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定社会共同实践的必然结果。粮食是一个全人类都离不开又特别短缺的生存必须品,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正常产量和供给是人类共同的实践,正是在这種大的背景下,探索杂交水稻技术这成了人类特别的实践类型。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温饱問題是中國最大最首要的問題,中國人为此投入和花费了巨大的劳动和生命代价。因此杂交水稻技术被中國人攻克也是历史的必然。另外,袁老的探索杂交水稻技术过程中,不是孤立的、没有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劳动的交换的。袁老在探索杂交水稻技术过程中,时刻关注着世界水稻育種技术的发展,吸收全世界在探索水稻育種方面的经验的成果,包括吸收全世界的水稻专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也包括吸收普通农民在这方面的成果。正是袁老的辛苦劳动加上这種广泛的知识吸收,才换来了袁老的成功。吸收的全社会知识信息就是吸收全社会的劳动、能量和价值。因此袁老的杂交水稻技术就有着巨大的价值。这个巨大的价值并不是因为它有巨大的使用价值。空气有巨大的使用价值,但,在目前空气尚没有被完全污染、尚不需要对全部空气进行人工处理的情况下,空气仍然没有价值。只有当空气被彻底污染,只有进行人工净化才能保证人的生存需要的情况下,空气才会有价值。这时的空气就不是自然产物,而是人的劳动产物。
知识是能量的载体是一个新的认识,已经有人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仇德辉就是这方面的先行者。他在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统一价值论》一书中从能量转化和熵的角度对价值进行了剖析,遗憾的是我知识有限,没有完全弄懂,这需要文理兼备的人才,我看到已经有不少这样的人才出现。我相信,这是知识价值探索的曙光。
知识的吸收和应用是无形的、不知不觉的。正是这種无形的和不知不觉的错觉,导致了我们对知识的劳动价值和能量认识不足,才使得一些人在分析剩余价值产生时产生了错觉,认为剩余价值是凭空产生的,或者说是靠效用产生的,这当然是荒谬的。
知识是劳动产品,是有价值的;劳动价值同样遵循能量和价值守衡定理,这是自然和社会共同的法则。要创造更多的价值,这必须付出或应用更多的劳动及价值,没有什么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