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Berkshire稅前的核保成績數字:
這些合約已經在2002年的年報中解釋過了,大家可以到.找到相關的資訊,簡單的來說,這個部門包含了一些超大額的保單,極有可能產生的核保損失(所幸設有上限)但同樣的我們也因此取得大量的浮存金。
公用事業
透過美中能源控股公司,我們持有眾多公用事業80.5%(按完全稀釋基礎)的權益,其中主要的項目包括(1)擁有370萬用戶,英國第三大的電力公司約克夏電力以及北方電力(2)在愛荷華州擁有68.9萬用戶的美中能源公司(3)肯特河及北方天然等兩條天然氣輸送管線,約佔全美7.8%的天然氣運能。
剩下的19.5%權益則由Berkshire三位合作夥伴所持有,分別是DaveSokol及GregAbel,他們是美中能源傑出的專業經理人,另外一位是WalterScott,他是我個人長期的好友,也是他引薦我投資這家公司的,由於美中能源公司受限於公用事業控股公司法(PUHCA)的規定,限制Berkshire的投票權最高只能達到9.9%,所以Walter他擁有絕對的控制權。
受限的投票權使得我們僅能以相當簡略的方式將美中能源的財務數字列入財務報表,而無法將該公司所有的資產負債以及營收損益列入Berkshire報表,依照會計原則我們只能按投資比例認列該公司的投資金額及損益,或許在不久的將來,PUHCA會被取消或是會計原則有重大改變,那麼屆時美中能源所有的財務數字就會被列入Berkshire的合併報表之中,當然也包含其大量的融資負債在內。
美中能源債務的規模(目前不是,以後也不會是Berkshire的責任)還算是適當,其多元化且穩定的公用事業營運將可以確保即使在最嚴峻的經濟情勢下,都能夠累積足夠的盈餘來支應所有的債務。
截至年底,在美中能源大部分的次順位債券中,15.78億美元是對Berkshire的債務,這筆債務讓美中能源在進行購併時,可以不必再向其他三位已投入大筆資金的主要大股東掏錢,而藉由收取11%的利息,Berkshire獲得了提供資金所應得的合理對待,此外其他三位股東也免於稀釋個人在這家公司的持股比例。
美中能源另外還擁有一些非公用事業,那就是全美第二大不動產仲介商-美國居家服務,不同於公用事業,這行業的景氣波動相當的大,但我們仍然對其抱予熱烈的期望,我們擁有一位優異的經理人-RonPeltier,透過其經營及購併長才,正逐漸建立起一個房屋仲介王國。
去年居家服務總計參與了486億美元的交易案,較2002年又大大地成長了117億,其中23%的成長來自於四件新的購併案,經由全美各地16個仲介公司,他們全都保留原有公司名稱,我們在16個州聘雇了16,343位業務人員,往後在未來十年居家服務仍將藉由購併的方式繼續大幅成長。
這裡有一則相信所有企業自由化支持者都會珍惜的寶貴新聞,1990年3月1日,英國的國營電力事業正式民營化,當時北方與約克夏電力總共有6,800名員工,時至今日,在營運規模絲毫未縮減的情況下,員工降為2,539人,客戶數與國營時相當,而輸送的電力甚至比以往更多。
必須強調的是這並非是自由化的勝利,價格以及盈餘目前仍受到政府合理的管制,這點合情合理,這個勝利係屬於那些相信以營利為導向的經理人,雖然所節省的利益大都回餽到客戶的身上,所能展現以往政府自營時所未有的效率。
*包含支付給Berkshire的利息(扣除所得稅後),2003年及2002年分別為1.18億及0.75億美元。
財務及金融商品
這個部門包含各種不同的營運,以下擇要說明如下。
我個人所管理的一些三A評等的固定收益證券,過去幾年的獲利都還不錯,這些機會來來去去,但就現階段而言,我們找不到什麼機會,反倒是去年我們主動棄他們而去,這部份的利益約佔表上已實現收益的24%。
雖然不是那麼簡單易懂,但由於這些交易未牽涉到信用風險,且多為流動性極高的有價證券,因此我們幾乎都是以融資的方式買進這些部位,所以當這部份的資產減少,相對應的負債也跟著消失,目前僅存的少數部位意味著在未來這部份的收益將大幅減少,過去持有他們的經驗相當愉快,我相信不久之後,又會輪到我們上場打擊。
至於清理通用再保證券部門的經驗就沒有那麼令人感到愉快了,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部門在我們買進該公司時就已經存在了。
當我們在2002年初開始著手清算通用再保證券時,它還有23,218份合約流通在外,總計有884位交易對象(我甚至不會唸某些交易對方的名字,更不用說要去評估這些公司的信用),打從那時起,部門經理人就開始努力小心地清理這些部位,然而經過兩年之後,直到去年底,我們還有7,580份合約流通在外,牽涉453個交易對象,(就像有首鄉村歌曲形容的,如果你不離去,我又如何能想念你呢?)。
清除這個部門的代價相當高,光是2002年及2003年的稅前損失就達到1.73億美元及0.99億美元,必須強調的是,這些損失全部來自於那些已依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按時依公平市價,參酌適當的未來信用損失估列以及行政成本的合約,更甚者,在我們清算的過程期間,市場的變動還算相當溫和,處理過程也有條不紊,同時也未發現有任何重大的信用損失,這樣的結局比起萬一發生金融危機,許多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雙方同時無法履約的慘況,已算是不幸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