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到底是怎樣呢?當企業稅率減少,Berkshire、華盛頓郵報或是資本城公司他們自己真的可能將所有獲利放到自己口袋,或是將利益透過降價與客戶一起分享呢?這對投資人、經理人或是政策制定者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最後我們自己得到的結論是部份企業會將減稅的利益全部或是大部交到企業與其股東的手上,另一部份的企業則是將利益流到消費者或是客戶的身上,主要的關鍵還在於企業本身的競爭優勢與其獲利能力是否受到政府管制等因素。
舉例來說,當強勢企業如電力事業,其獲利程度受到法規嚴格管制,稅率調降將直接立即反應在電力價格而非電力公司獲利數追N希粗嗳唬敹惵收{升,價格雖然也會跟著調漲,但調漲的速度也較慢。
另外像價格競爭激烈的產業也會有同樣的結果,這類型的企業通常競爭力薄弱,不得不透過自由競爭市場慢慢地反應到產品價格之上,這種價格反應機制與前面所提的公用電力事業相類似,稅負減少對價格的影響,遠大於對獲利的影響。
不過另外一方面,在強勢且較不受政府規範的企業,情況就完全相反了,企業與其背後的股東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
許多我們百贩N倩虿糠莩钟械氖聵I都屬於此一類型,所有降稅的好處最後都落到我們而非消費者的口袋裡,雖然這樣講有點冒昧,卻很難加以否認,若你一時無法接受這項事實,看看你周圍那些名醫或是名律師,難道你會認為這些專業人士(也算是強勢的個人事業)會因為個人所得稅率減少而調降其收費標準嗎?
不過大家不要高興的太早,因為預計在1988年實施的減稅方案對我們一點來說有點不太切實際,可以預期的是這些減稅方案將會造成未來華府的財政困難,進而對物價穩定有嚴重影響,所以在可預期的未來五年之內,高稅率或是高通膨將會再現,且很有可能兩者都會同時發生。
企業資本利得稅率從1987年起將從原來的28%調高到34%,這種改變對於Berkshire來說將有重大影響,因為我們預期未來被投資企業的價值,如同過去一般會反應在企業的資本利得之上,例如我們主要的三大投資資本城、GEICO與華盛頓郵報,目前總市值已高達17億美元,約佔Berkshire淨值的七成五強,但每年反應在公司帳上的收益卻只有900萬美元,其餘大部分的盈餘都保留在公司,繼續發揮其投資效益,最終為我們帶來大量的資本利得。
新法案增加所有未來實現的資本利得稅負,包含過去新法修正之前已存在的未實現利益,到年底為止,我們帳上有高達12億未實現股票投資利得,原來以28%估算預計應付所得稅,不久之後,若改成34%的稅率,將會使得公司淨值減少7,300萬美元,直接加到應繳付給政府的所得稅之上。
另外保險事業收到的股利與利息收入的稅負也將比過去加重,首先企業從國內公司收到的股利稅率將從15%增加到20%,第二是有關產物意外險業者剩下的80%的股利,若股票是在1986年八月以後取得的,還要再加課15%的所得稅,第三也是與產物意外險業者相關,也就是在1986年八月以後取得的免稅債券,將只有85%的比例可以免稅。
後面兩項的變動非常重要,代表我們在以後年度,投資所得將會比以前舊制來的少,我個人估計影響獲利能力約有十個百分點。
新稅法也會大幅影響產物意外險公司支付稅負的時點,新規定要求我們在報稅時將所提列的損失準備打折,此舉將使得我們的課稅所得增加,另外在未來六年內,要求我們將20%未賺取的保費列入課稅所得中。
雖然兩者並不影響報表中應付所得稅的數字,但卻都會大幅加速我們支付稅金的時點,意謂過去不必馬上支付的稅負,現在卻都有可能要面臨繳納,這對我們的獲利將有相當大的影響,這好比當你21歲成年時,便被要求要對你一生所能賺得的收入預先課稅,則你往後一輩子個人的財富與身家將會比等到你死時再課稅要來的少的許多。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一項與我們先前所說不一致的地方,剛剛提到在價格競爭激烈的產業,我們認為稅負的增減,只會將變化移轉到客戶的身上,對公司的獲利影響有限,不過以目前正處在激烈競爭的產物意外險業來說,稅負的增加直接影響的卻是公司的獲利能力。
主要原因在於並非所有的保險業者都適用同樣的稅法規定,由於一些公司先前帳上有相當大的虧損可供往後年度的獲利扣抵,有一些則因為併進虧損的非保險部門享有租稅上優惠,使得不同產險公司的實際稅率不一而足,這與其他價格競爭激烈的產業,諸如汽車、鋁業、百貨業,主要競爭對手稅率差異不大的情況,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