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這些新增的會計攤銷成本,金額約1,160萬美元是無法扣抵所得稅的,所以新公司支付的所得稅與舊公司並無二致,雖然依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所顯示的數字完全不同,而且往後年度的損益報表也有相同的情況,當然萬一史考特飛茲出售部份的事業時,兩者的稅負影響就會有所不同。
1986年底兩家公司淨值上的不同,在扣除1,160萬美元的已攤銷成本後,將由原先的1.426億美元減為1.31億美元,隨著時間過去,相似的攤銷將使得彼此的差異逐漸縮小,然而土地或存貨的重估必須等到這些資產出售後才會消失。
對於股東來說,到底有何差別?Berkshire的股東們在1986年買到的,到底是一家年獲利4,020萬或是2,860萬美元的公司呢?這筆1,160萬美元的新增成本對我們到底有沒有實質的經濟影響呢?投資人是否應該付出更多的代價來買舊公司呢?而又若是企業評價按本益比的角度來衡量的話,史考特飛茲在被我們買下之前是否是比較值錢呢?
如果我們能夠想通這些問題,那麼我們就能體會所謂的「經營者的盈餘」,它代表(a)帳列盈餘,加計(b)折舊、攤銷與其他成本,如新公司(1)到(4)項,扣除(c)年度平均的資本支出等以維持公司長期競爭力。(如果企業需要額外的營運資金來維持既有的產能與競爭力,那麼這部份的增加也必須納入(c)項,然而存貨計價方式採用後進先出法的公司就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我們的經營者盈餘公式與按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編製的數字並不會完全相同,因為(c)項本身是個估計數,且有時還很難精確的估算,基於此,我們認為經營者盈餘在我們進行購併或買進公司股票,而須評估企業價值時,較有意義,我們相當同意凱因斯的看法:我寧願大致正確也不要完全錯誤。
用我們的方式評估新公司與舊公司所得的經營者盈餘完全相同,這代表兩者的評估價值也一樣,事實上,按照一般的認知本該就如此,結果會相同是由於兩家公司(a)(b)兩項的合計數一樣,至於(c)本來就都一樣。
那麼查理跟我身公司公司的所有人與經營者,到底哪一個數字才真正屬於史考特飛茲呢?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認為(c)項的數字相當接近舊公司(b)830萬美元,但遠低於新公司(b)項1,990萬美元,因此我們認為舊公司財務報表上的數字比較接近經營者的盈餘,換句話說,我們覺得史考特飛茲的經營者盈餘遠大於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編製的數字。
這顯然是一個比較快樂的結果,但計算這種東西通常沒有那麼讓人感到樂觀,大部分的經理人通常會認為應該花費比(b)項更多的資金以維持既有的產能與競爭力,當這種觀念存在時,也就是當(c)項遠超過(b)項時,那麼也代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過分高估了經營者的盈餘,而且通常這個數字會非常驚人,近年來的石油產業就為這種現象提供了最明顯的例證,要是這些石油公司每年只投入(b)的資金的話,那麼它們的實際的產能將大幅地縮水。
以上這些論點充分解釋華爾街經營運用現金流量數字的荒謬性,這些數字通常只包含(a)加(b)但卻未扣除(c),大部分投資銀行所提供的介紹手冊也使用類似的欺騙手法,這等於是在暗示,所介紹的企業就像是商業世界裡的萬年金字塔,永遠歷久彌新、不會被取代、不用維修或更新,事實上,如果全美的企業真如這些投資銀行所形容的,那麼政府每年編製的全美工廠及設備採購指數將大幅下滑90%以上。
「現金流量」的觀念,確實可以作為某些比如說不動產或是初期需要投入大量資本支出而後僅需負擔少量維修的產業之上,具體的例子包含橋樑興建或是某些蘊藏豐富的天然氣油田等,但另一方面,「現金流量」卻不能適用於某些零售、製造、採礦及公用事業之上,因為其必須持續投入的(c)項金額相當巨大,確實這些產業有時可以稍微忍住一兩年不做重大的投資,但就五到十年長期間來看,它們就不得不這樣做,否則企業的根基就會被侵蝕。
那麼為什麼現在「現金流量」會變得如此流行呢?在回答前,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存在某些偏見,我們認為這些數字通常都是那些專門推銷股票及公司的人,企圖要將一些爛公司粉飾包裝出售所用的手法,當(a)項也就是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盈餘看起來不足以支應往後的債務所需或是過高的股票價格時,這些業務員自然就會將主意擺在(a)+(b)這個比較好看的數字上頭,但如果你硬要加上(b)的話,就必須要扣除(c),雖然有些牙醫會告訴你,如果你能忘記牙痛的痛楚,那麼它們就等於不存在,如果投資人或企業買家在考量償債能力或股票價值,只注意(a)+(b),卻忽略了(c)時,將來肯定會遇上大麻煩。
總而言之,在史考特飛茲以及其他類似個案中,我們認為(b)以歷史成本為基礎,有就是說在扣除無形資產的攤銷以及其他購買法調整數後所得的金額,應該相當接近於(c)(當然這兩個項目並不會完全相同,舉例來說,我們在喜斯糖果每年為維持既有的競爭力所作的資本投入約大於折舊數50萬到100萬之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第8頁的表特地將無形資產的攤銷以及其他購買法調整數分開列示,同時認為旗下個別事業的盈餘數字以經營者盈餘而非依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帳列數字為主要參考。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們膽敢對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帳列盈餘數字提出質疑,但畢竟如果會計師無法告訴我們真實的數字的話,我們還要它們做什麼用?當然會計師主要的職責是記錄而不是評估,評估的工作還是要靠投資人與經營者本身來執行。
當然會計數字是企業的語言,對於任何一個想要評估公司價值以及經營情況的人來說,都相當有幫助,如果沒有這些數字,查理跟我將會迷失方向,對我們來說,這些數字絕對是我們評估被投資事業的起始點,但經理人及所有人必須切記,會計只不過投資人思考的輔助工具,而不是完全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