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能夠得到解救需要感謝許多人,其中有幾位尤其要特別提到的,若是沒有DeryckMaughhan、BobDenham、DonHoward與JohnMacfarlane等人的通力合作,這家證券商很可能無法倖免,這些人努力不懈、有效率、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永遠感佩他們。
所羅門在政府事務方面的首席律師-Munger,Tolles&Olson聯合律師事務所的RonOlson也是這次問題能夠順利解決的核心人物,所羅門所面臨的問題不但嚴重而且相當複雜,至少有五個主管機關-證管會、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美國財政部、紐約南區地方法院與司法部的反托拉斯部門都牽涉其中,若是我們想要以明快有組織性地解決這件事,我們絕對必須要有一位具有商務法律專業與溝通技巧的律師來幫忙,Ron正是具備有這樣條件的最佳人選。
購併案
在Berkshire所有的活動中,最令查理跟我感到雀躍的是當我們找到同時具有超強產業競爭力並且還擁有我們信任與崇敬的經營者的那種企業,想要買到這類公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們會一直努力尋找,而在尋找的過程當中,我們採取的就像是與一般人尋找終身伴侶一樣相同的態度,當然積極、樂觀與開放的態度是應該的,但絕對沒有必要躁進。
過去我看過許多對於購併活動相當饑渴的經理人,很顯然地可能是小時候青蛙王子的故事看太多了,腦中只記得那美麗的結局,他們很慷慨地花大筆的銀子取得親吻蟾蜍的機會,期望會有神奇的事情發生,而失望的結果往往只會讓他們更積極地尋找下一次機會,(Santyana說:所謂的狂樂就是當你忘了目標何在時,還加倍投入你的心力),到最後即使是最樂觀的經理人還是要被迫面對現實,深陷在一堆沒有反應的蟾蜍當中,然後他會再大聲地宣佈將進行另一波的重整改造方案,在這種企業版的全新出擊方案,CEO學到相當寶貴的教訓,只不過學費卻必須由股東們來出。
早年在我擔任經理人時,也曾碰到幾隻蟾蜍,還好他們算是相當便宜的了,雖然我並沒有那麼積極,但所得到的結果與那些花高價追求蟾蜍的凱子經理人差不多,在親了之後,它們還是依然聒聒叫。
在失敗過幾次之後,我終於想起我曾經從某位職業高爾夫選手的建議(像所有職業選手一樣,只要和我打過球的,通常都不太願意我提起他們的名字),他說:「不斷的練習雖然無法達到完美的境界,但練習卻能夠使你的成績永續維持」,也因此我決定改變我的投資策略,試著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好公司而不是以便宜的價格買進普通的公司。
去年十二月,我們做了一個我們現在所認為最典型的購併案,那就是買下中央州險公司82%的股權,這是一家專門受理信用卡持有人因為突然失業或是失能而付不出信用卡帳單風險的保險公司,現在這家保險公司一年的保費收入大概是9,000萬美元,獲利1,000萬美元,總部就設於奧瑪哈,並且由與我結交35年以上的老朋友BillKizer所管理,Kizer家族包含他幾個兒子持有剩下18%的股權,而且還會如同以前那般地經營這項事業,我們實在是不太可能再找到更合適的人選。
碰巧的是這件最新的購併案與我在26年前第一次所做的案子有許多雷同之處,在當時,我們從另一位老朋友JackRingwalt史N校I下奧瑪哈另一家保險公司-國家產險公司,這家公司是由Jack一手草創,同時也跟Bill一樣,當他打算把公司賣掉時,第一個人就想到我,(Jack當時說到:若是我自己不賣這家公司,我的遺囑執行人也會賣,所以我寧可自己為它找個歸宿),國家產險在我們當初買下時,就是一家相當優秀的好公司,而在Jack的領導下依舊維持這樣的情況,好萊塢在發行電影續集時,通常都會有不錯的成績,我想我也是。
Berkshire的購併標準詳另頁,除了母公司本身時常對外進行購併,我們旗下的子公司偶爾也會自行新添生力軍,以延伸其產品線或是通路能力,就這點兒言,我們很願意擴大旗下經理人的視野,因為我們相當清楚他們優異的能力,這絕對是低風險高報酬的一件事,在1992年我們總共有5件這樣類似的案例,另外還有一件比較大的案子,在年底時,布朗鞋業買下Lowell鞋業-一家年營業額9,000萬美金,專門製造護士專用鞋的公司,當然我們旗下事業的經理人還是繼續尋找擴充的機會,而我們也預期他們未來將能夠為Berkshire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不過市場上目前的趨勢再度地不利於購併活動的進行,母公司在1991年所買下的布朗鞋業,經營者Frank有八個小孩,我們在1992年唯一的案子的經理人,Bill有九個小孩,不過我想這種趨勢很難在1993年繼續維持下去。
透視盈餘
之前我們曾經討論過透視盈餘,其主要的組成份子有(1)前段所提到的帳列盈餘,加上(2)主要被投資公司的保留盈餘,按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未反應在我們公司帳上的盈餘,扣除(3)若這些未反應的盈餘分配給我們時,估計可能要繳的所得稅。雖然沒有任何一項數字是完美的,但我們相信這項透視盈餘會比按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下的數字更能夠反應Berkshire實際的獲利狀況。
我曾經告訴各位,長期而言,如果我們的實質價值也期望以這個幅度來成長的話,透視盈餘每年也必須增加15%,1992年我們的透視盈餘約為6.04億美元,而到西元2000年為止,若要以15%的目標,透視盈餘必須成長到18億美元,要完成這樣的目標,代表我們旗下的營運事業及主要的被投資公司必須要有更傑出的表現,同時我們本身資金規劃分配也要更有效益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