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必須強調,不懂高科技一點都不會讓我感到沮喪,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有很多產業是查理跟我自認沒有什麼特殊的經驗,舉例來說,專利權評估、工廠製程與地區發展前景等,我們就一竅不通,所以我們從來不會想要在這些領域妄下評論。
如果說我們有什麼能力,那就是我們深知要在具競爭優勢的範圍內,把事情盡量做好,以及明瞭可能的極限在哪裡,而要預測在變化快速產業中經營的公司,其長期的經營前景如何,很明顯的已超過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外,如果有人宣稱有能力做類似的預測,且以公司的股價表現做為佐證,則我們一點也不會羨慕,更不會想要去仿效,相反的,我們會回過頭來堅持我們所了解的東西,如果不幸偏離軌道,那也一定是不小心的,絕非慌張莽撞想要得到合理的解釋,還好可以確信的是Berkshire永遠有機會找到它能力範圍內可以做的事。
目前我們擁有的這些好公司的股票價格其實不甚吸引人,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認為它們的本質比起股價表現要好得多,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並不急著增加持股,盡管如此,我們也沒有大幅降低持股部位,如果要在股價令人滿意但有問題的公司與股價有問題但令人滿意的公司作選擇,我們寧願選擇後者,當然真正會引起我們興趣的,是那種公司令人滿意,同時股價也令人滿意的標的。
我們對於目前大盤的股價表現與先前對於本身持股投資組合股價的看法一致,我們從來不會想要試圖去預估下個月或下一年度的股市走勢,過去不會,現在也不會,不過如同我在附錄的文章中指出的,股市投資人現在對於目前持股未來可能的投資報酬實在是顯得過於樂觀。
我們認為企業獲利的成長幅度,與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率成一定關係,而我們估計目前GDP的年增率大概只有3%左右,此外再加上2%預估通貨膨脹,當然查理跟我無法對於2%的準確性做任何保證,但這至少市場上一般的共識,預防通膨的國庫券(TIPS)的利率大約也是一般政府公債減2個百分點左右,當然如果你感覺通貨膨脹可能比這個數字還高,你大可以買進TIPS,同時放空政府公債。
而如果公司獲利果真與GDP預估5%的成長走勢相當,那麼大家在對美國企業進行評價時的預期,就不可能過於樂觀,若再加計配發的股利,那麼你可以得出的預計股票報酬率,可能遠低於大部分投資人過去幾年的投資績效以及未來幾年的投資預期,而如果投資人的期望可以變得更實際一點,我相信總有一天他們一定會,則股市將會進行一波相當大程度的修正,尤其是投機氣氛特別重的那些類股。
總有一天Berkshire會有機會將大量的資金再度投入股市,這點我們相當有信心,不過就像有首歌的歌詞是這樣:"不知在何處?不知在何時?"當然要是有人想要試著跟你解釋為何現今股市會如此的瘋狂,請記住另一首歌的歌詞:"笨蛋總是為不合理的事找理由,而聰明人則避而遠之"。
買回庫藏股
最近有一些股東建議Berkshire可以考慮從市場上買回公司的股份,通常這類的要求合情合理,但有時候他們背後依俟的邏輯卻有點奇怪。
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公司買回自家的股份才有意義,首先,公司在扣除短期週轉所需之外還擁有多餘的資金,(含現金與銀行額度在內),其次,其股價必須遠低於其實質價值,關於這點我還有一點補充:股東必須還有足夠資訊來對公司進行評價,否則的話,公司內部人極有可能運用資訊不對稱的現象佔不知情股東的便宜,以偏低的價格買到公司的股份,就Berkshire而言,符合上述條件的情形並不多見,當然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公司通常都會誘使股東把股價拉高而非壓低。
我提到的公司資金需求大概有兩種情況:首先,公司要保留維持其根本的競爭優勢的基本開支(例如賀茲柏格鑽石店的重新裝潢),第二,其他每投入一塊錢能夠創造出高於一塊錢價值的那類支出(例如R.C.Willey傢具店在愛達荷州新成立的據點)。
當一家公司的資金超過前述的資金需求,一家以成長導向的公司股東可以考慮買進新事業或是買回公司自家的股份,要是公司的股價遠低於其實質的價值,買回股份通常最有利,在1970年代,投資大眾就曾大聲呼籲公司的經營階層採取類似的做法,不過當時卻很少有公司回應,真正落實的事後證明大大增進了股東的利益,而為多餘資金另外找出路的公司則慘不忍睹,確實在1970年代(以及以後斷斷續續好幾年),我們專門鎖定那些大量買回自家股份的公司,因為這種舉動通常暗示這是一家公司股價被低估,同時又擁有相當注重股東權益的經營階層。
不過這種情況已成昨日黃花,雖然現在買回自家股份的公司比比皆是,但我們認為大部分的背後都隱含著一個令人鄙夷的動機,那就是為了要拉抬或支撐公司股價,這當然有利於在當時有意出售股份的股東,因為他們能夠以不錯的價格順利出場,不管他的背景或出售的動機是什麼,不過留下來的股東卻因為公司以高於實質價值的價格買回股份而蒙受其害,以1.1美元的價格買進1塊錢美鈔的生意很明顯的並不划算。
查理跟我承認我們對於估計股票的實質價值還有點自信,但這也只限於一個價值區間,而絕非一個準確的數字,不過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很明顯地可以看出許多公司目前以高價買回股份的舉動,等於是讓賣出股份的股東佔盡留下來股東的便宜,當然站在公司的立場來看,大部分的主管對於自家公司有信心也是人之常情,但他們其實比我們更知道公司的一些內情,不管怎樣,這些買回的舉動總是讓我認為壓根就不是為了想要增進股東權益,而只不過是經營階層想要展現自信或者一窩蜂跟進的心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