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分析引发对经典理论的怀疑
三年以前,我出版了《货币异化与产权革命》一书,其中对货币规律出现异化的本质原因,即创新劳动引领世界范围的劳动价值比较,进而使“劳动”出现异化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做了详细阐述。但我当时已经感到,货币异化理论还不成熟,特别是它的实用性。在后来的三年,我有意识地将货币异化理论应用于外汇市场操作,格外注意采取衍生于货币异化理论的一系列新的市场分析方法,并改变市场熟悉或习惯了的分析方法。这些新的分析方法不但使我在操盘中获益匪浅,更丰富了货币异化理论。而所谓新的分析方法的关键就是:看淡一些被传统理论重视的、被市场经常炒做的所谓重要经济数据。
在我看来,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货币异化的过程,许多过去被认为是真理或铁定的分析方法的规律性认识已经不灵了。如以國界计量的GDP,进出口,贸易和财政赤字,包括物价指数等对汇价的影响越来越小,因为,随着货币的全球化、劳动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以及产品生产网络的全球化,按照國界统计出来的大量经济数据已经越来越无法说明一个國家或一種货币的真实实力。我深刻地感到:经济的全球化是使货币规律出现异化的最重要外部原因。
怀疑是创新的源泉。我的怀疑是从美元在2004年的大幅度下跌和预言2005年的强势反弹开始的。我在2004年11月曾经发表一篇评论,其中预言,美元在2005年应该大幅度反弹(见北京青年报汇市课堂),为什么有这样的预言,就是我清楚地看到,美國的经济数据并不象美國政府经常公布的那些数据所描述的那样可怕。比如美國的贸易逆差:2004年美國公布的贸易逆差是6660亿美元,而同年美國跨國公司在海外子公司的销售额却达到36830亿美元,是当年美國本土出口额12040亿美元的三倍;更有说服力的数据是,美國公司2004年在海外的盈利为3150亿美元,相当于贸易逆差的一半,当然,这些利润很多是在虚拟金融市场获取的,但如果只有一半来自于实体经济的销售额,美國公司按资本所得和所有权所得计量的出口额也应该有50000亿元,其中当年的增量就达到26%,显然,仅仅是这些的增量就远远地大于美國2004年的贸易逆差6660亿美元。由此看出,美國的贸易逆差虽然已经高达GDP的7%左右,但不吓人!因为美國的跨國公司在海外也创造着GDP,而这些GDP没有被统计在本土GDP内,显然,若将美國跨國公司的子公司在海外的销售额统计在美國本土的进出口增量中,反向的数据可能更吓人。【外汇交易www.fxway.com.cn收集整理】
但是,这些数据并没有被市场重视,相反的是,市场却津津乐道地大谈美國政府公布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以此炒做美元的疲软和未来的下跌。由于有了新的分析方法,我们还能相信这些被市场炒做的数据吗?在外汇市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被市场反复炒做的美國人不储蓄。从美國政府和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看,美國人的储蓄率的确已经几年来都维持在零轴之下,相对于亚洲國家,如日本和中國,美國人简直是象疯了一样的花钱。但是,我试分析了一下美國人的资产持有量增长情况,发现其中大有文章。原来,我们所看到的美國人的储蓄率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一是美國企业的储蓄(未分配公司利润)在2001到2004年间从2.1%猛增至4.5%,来自海外经营机构的利润更是大幅度地上升了70%;二是在个人储蓄方面,由于美國人大量投资房地产、共同基金和货币市场及股票,这些权益的收入大幅度地增加,2004年美國个人净财富的增量为美國政府公布的所谓可支配收入的5.6倍。另外的统计证明,美國人拥有公司股权的家庭,从1989年的31.6%稳定增长至2004年的65%。这说明美國家庭的资产结构已经發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于市场分析师仍然沿用传统的分析方法,没有考虑到这些变化,不仅低估了美國人的实际财富水平,更低估了美元的实力!
正由于我看到了美國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比美國政府公布的数据强很多,所以我才敢在巴非特等巨头纷纷做空美元时预言美元指数在2005年会反弹1000点以上。但我没有想到的是,美元在2005年的表现太优异了,它不但超过了1000点,而且兑日元在2005年上涨了19%,兑欧元上涨了14%!这促使我重新审视货币异化理论,特别是货币异化理论中对货币对之间波动率的研究。我发现,在2005年,國际间的短期资本流动大幅度地增加(远远地超过长期资本的增加),短线炒做盛行,在没有任何危机和意外的市场环境中,外汇市场每天的波动幅度仍然平均达到80——120点,也就是说,在國际外汇市场主要的货币对之间每天的波动幅度接近1%,一年的波动幅度普遍地超过10%,甚至接近20%。
如此巨大的波动,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者说,有什么新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能解释或告诉我们新的规律呢?
为了探询这个新情况背后可能掩盖的新规律,我开始研究日元。2005年日元的超常规下跌极端地显现了一个在全世界发达國家普遍通行的反规律货币现象。它改变了传统的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却进一步丰富了我的货币异化理论。
我发现,日本在二十年间的GDP成长几乎一直徘徊在零轴之下,而日本的基础货币发行量却始终保持在10%左右(相对于基础货币发行最大的中國,其与GDP相比大出了几百倍)。日本之所以敢开足马力发行货币,借口是需要与通货紧缩做斗争。按照传统的货币理论,加大货币发行力度的确是对付通货紧缩的有利武器,因为过多的货币发行必然刺激通货膨胀,引起物价的反弹。可日本的事实却是,虽然日本央行越来越大胆地发行货币,但对物价却没有构成压力,相反,市场货币量越多,物价越跌,反而为新的货币发行提供了借口。更由于超额货币发行是以零利率做配合,日本事实上将全世界的货币价格压至极低!我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種与邻为壑的货币政策不仅是日本在采用,在近20年来,以美國为首的发达國家都在疯狂地发行基础货币,如,美國的货币发行量长期以来一直以高于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同期美國的GDP增长不到3%。所以说,日本的情况并不是例外!而之所以日本的货币政策成为典型,是因为美國已经进入了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收获期,进入了大举投资海外,使美元独霸世界之后的货币回流期。由于有资本的回流与利率的提高相配合,才凸显出日本的零利率和超宽松货币政策是多么无理。其实是,美國已经做了初一,日本人只不过是再做十五而已。
問題的关键还不是这里。为什么象日本和美國等國家这样疯狂地发行基础货币,没有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危机呢?
熟悉凯恩斯理论或马克思理论的学者都应该知道,过量发行货币的结果会是什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而在近20年间,这个世界——特别是发达國家不但没有恶性通货膨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越来越大胆地发行基础货币正是在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做斗争的旗号下(稳定物价)进行的,尽管这些“超额”货币对物价的影响似乎越来越小。
物价对货币的敏感性大幅度地降低,什么原因?我曾经在货币异化一书中试图解释它,而只有在我深刻地领会了这个生动的市场之后,解释它的条件才充分具备。
货币危机被推迟的表象
对美國、日本等发达國家超额货币发行而没有导致货币危机,更没有导致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的经济现象的思考,引发了我对传统经济学中经济周期理论的怀疑。
经济周期問題一直是宏观经济学最为关心的理论和现实問題。所谓古典周期波动“繁荣——危机——萧条——复苏” 的经济周期理论仍然是全世界经济学教科书中最经典的基本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衍生的货币理论强调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或者说,没有危机,就没有繁荣,有了繁荣,就一定有危机,而且,经济危机的最初始现象一般都表现为货币危机。近百年来,对这一经典理论,无论是西方经济学家,还是所谓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都没有进行明确的怀疑。而后者则充分地利用了这一危机理论并将这種理论极端化。即,危机与繁荣不会永遠周而复始——危机后面一定有复苏——经济周期的螺旋式上升会使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直至引发崩溃式的经济危机,导致在繁荣掩盖下的所有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在由一个國家蔓延至另一个國家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之后,无产阶级将通过世界革命的方式、改朝换代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清算。于是经济危机理论“顺理成章”地成为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体系中)的“基本理论”或理论前提。
但是,按照以上理论推演,目前西方发达國家包括象中國这样少数的发展中國家因为超额货币发行而聚集的流动性过剩规模不仅有足以引发金融危机爆发的“当量”,甚至引发社会革命的“当量”也已足够。但是,这些國家,没有一个出现经济危机,不少國家还在为物价持续地下滑而头疼——例如日本。可以这样说,今天世界的主要國家——主要指拥有世界货币印钞权的國家,不是没有物价上涨的压力,但这種压力与货币现象(超额发行)基本无关,起码在过去20年的时间内是无关的!
对此,很多学者从经济周期理论以外去寻找答案,更有的人企图从所谓宏观调控的手段日趋高明来解释上述现象,结果是完全地看走了眼。日本的货币政策高明吗?这样大规模地发行超额货币起码是不谨慎的,何况是长达二十年。【外汇交易www.fxway.com.cn收集整理】
我的怀疑还是从研究新的货币现象入手。
过去,我们把所谓的货币危机定位于一種货币的大幅度贬值,而且肯定地与经济过热,货币超量发行联系在一起。而在上世纪80年代所谓“广场协议”以后,日元出现了“紧缩中”的大幅度升值,日本人和全世界的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日元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大幅度升值40%也是一種货币危机;过去我们还认为,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有直接的关联性,即货币贬值必然导致银行业的坏账增加、流动性短缺和资产价格急跌(股市和楼市等)及储蓄的贬值(包括挤提),由此引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政治危机。而在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发现,货币危机在很多情况下是好事,因为它可以在深度的危机侵害到实体经济之前对经济失衡进行调整。比如美元的持续贬值可以就延缓经常账赤字的增加,而日元的持续贬值则增加了本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等。当然,货币危机毕竟是双韧剑,大多数情况下会导致金融危机,比如,1998年10月俄罗斯爆发的债务危机,不仅导致卢布的大幅度贬值,也使投资俄罗斯市场的许多外國基金破产,同时导致一些货币的非正常的急剧性升值,如日元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对美元升值了20%。但是,这其中的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近20年来,凡是發生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國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國家或新兴市场國家,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有世界货币的印钞权。与大多数发达國家,特别是具有世界货币印钞权的國家相比,它们的货币市场流通量并不一定太多,但为什么在发达國家是风险可控的,在发展中國家却失控了呢?这就引出了虚拟金融市场理论和在世界范围分散风险的理论。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发达國家没有出现货币危机仅仅是表象,因为它们占领了世界货币发行和虚拟金融市场的制高点。货币理论或通货膨胀理论在发达國家“失灵”而在发展中國家仍然有效的情况告诉我们:货币危机未必一定会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只是表象,是因为一些发达國家最先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最先占领了虚拟金融市场。有了这个认识,就有了怎样推迟货币危机或控制货币危机的新理论。
对《新经济时代》的新思考
在《货币异化与产权革命》一书中,我提出了新经济时代这个新概念,其中包含了许多对更深层次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怀疑。而在进一步研究了外汇市场之后,引发了我对新经济时代与经济全球化相关联的新思考。
经济全球化与新的货币危机
- 作者:何志成 来源: 日期:2006-09-08 点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