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币名义汇率由贬值到升值的历史性转折
(一)名义汇率长期决定——购买力平价
货币的价格有两種,國内价格是利率,國外价格是汇率。汇率是以本币表示的外汇价格,或者是以外币表示的本币价格。汇率有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两種,人民币汇率采取直接标价,单位是:人民币/美元,如1988年,一美元等于8.3元人民币,或8.3元人民币/美元。
货币的國内外价值在长期是统一的,这是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假设。长期名义汇率由购买力平价(PPP)决定,就是说,两國货币在國内的购买力决定其之间的比价,而國内物价的变化使购买力發生变化,就要求汇率做相应的调整,通货膨胀的國家汇率贬值,通货紧缩的國家汇率升值。
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和相对两種,绝对购买力平价把汇率定义为两个國家价格水平的比率。國际上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PPP方法比较各國收入,最早对中國进行比较的是克拉维斯。郭熙保的计算结果是:1994年中國GDP总量购买力平价的几何平均数是2.26,GDP是46481亿元人民币,人均3878人民币,按PPP折合为,GDP20567亿美元,人均1716美元,比按照汇率折合的450美元高2.81倍。按照GDP结构,资本形成的PPP最高,为4.6;个人消费类2.25,政府支出为1.11。价格相差最远的是住房,在相同质量的前提下,中國住房价格是美國的14%,教师工资是美國的16%。易纲和范敏在1997年估计,1995年中美两國PPP为1:4.2。
相对购买力平价表示,在任何一段时间内,两種货币汇率变化的百分比,将等于同一时期两國國内价格水平变化率之差。货币的國内购买力,就是物价指数的倒数,关键是采取什么样的物价指数来反映货币购买力:消费品物价指数反映居民收入的购买力,批发价格指数反映企业对于工业品的购买力,可贸易品价格指数是进出口商品价格,反映國内外企业的购买力,几種指数对于汇率决定,各自有其理论意义。
(二)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國内购买力的关系
按照有关计算,美元与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在1975年为1:0.46,1987年为1:1.41,1994年为1:2.26,1995年为1:4.2,1998年或许在1:4—5之间。人民币名义汇率一直大大超过购买力平价。我们假设美國國内物价不变,人民币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就可以简化为名义汇率和國内物价的关系,因为人民币的國内购买力,就是消费晶价格的倒数。
我把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的变化分为3个时期。
第一时期:1978—1993年,人民币名义汇率贬值大大超过人民币國内购买力下降。从1978年到1993年底,人民币名义汇率从1美元兑换1.7元人民币贬值到8.7元人民币,贬值幅度为:8.7/1.7-1=412%。同期國内消费物价指数(所谓國内通货膨胀率)上升了255%,就是说,人民币名义汇率贬值速度比以消费物价指数的倒数表示的國内购买力下降速度高出60%。这一阶段可以称为人民币名义汇率的迅速贬值时期。
人民币名义汇率贬值超过國内购买力的下降,有特殊原因:第一,出口财政补贴向价格的转化,即外贸体制和汇率体制的改革因素。第二,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第三,通货膨胀预期形成于1987年,该年國内储蓄的增量第一次小于消费的增量,结果在1988年“价格闯关”的刺激下,通货膨胀预期变成了现实。
第二时期:1994年—1997年11月,人民币名义汇率稳中有升,与國内购买力迅速下降并存。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取消外汇额度价格和外汇调剂市场,将人民币名义汇率从1:5.8贬值到1:8.7。至1997年10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各國汇率大幅度贬值,引起人民币贬值预期再次出现。
第三时期,1997年11月以后,人民币名义汇率继续稳定与國内购买力提高并存,并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产生严重的贬值预期。这一时期,中國迅速进入通货紧缩,國内消费晶价格在1996和1997年连续跌落十几个百分点,1998年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物价负增长,人民币國内购买力开始提高。
第四时期,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后,外资大量进人中國,对人民币产生巨大升值压力,贬值预期变为升值预期,人民币名义汇率可望在浮动中升值,与國内外通货紧缩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三)1978—1993年汇率贬值:改革与通货膨胀
人民币名义汇率在1994年以前迅速的贬值,主要是因为外贸、外汇和汇率体制改革的结果。财政对于外贸的补贴逐步减少,就需要相应把名义汇率贬值。财政补贴变为价格上升,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化的重要标志。汇率也是一種价格,國内物价的上升等价于名义汇率贬值。
计划经济下國内外价格脱节,名义汇率严重高估,无法调节外贸。计划和财政既是隔绝國内外价格的手段,又是决定外贸的政策工具。财政手段与货币不同,它不是直接调节经济总量,而是通过调节经济结构间接影响总量。对于外贸的调节有许多手段,分别调节进口和出口,内容和力度都不相同,应分别计算财政手段对进口和出口的影响。國家也可以直接使用汇率手段调节外贸结构,即分别规定出口汇率、进口汇率、贸易汇率、非贸易汇率,甚至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汇率,这与在名义汇率之外再加上财政补贴是不同的。影响出口汇率的因素有名义汇率、财政补贴、出口退税、出口关税、利息补贴、外汇额度补贴、地方补贴等。影响进口汇率的因素有财政补贴、进口关税、走私、非关税壁垒等。
改革意味着减少以至取消进出口财政补贴,将财政负担向价格转移,一方面是名义汇率贬值,一方面是國内价格的市场化。首先是进口代理制度,其次是國内出口收购价格放开,至1992年生产资料价格大部分放开,价格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人民币名义汇率的贬值与财政补贴的减少是同步进行的。
名义汇率贬值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國内购买力的降低,同时就导致进口价格的上升,出现汇率贬值压力。在1978—1994年之间,中國就出现了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