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常识”的误区
先来给常识下一个定义:那些被大众“习以为常”或“普遍认同”的东西.
虽然我自诩为价值投资者但却是一个思维方式充满怀疑一切或不可知论的人,参与市场的日子越久胆子越小行为也越趋于谨慎,股市之中没有可以轻松获得并长期有效的策略,在这个赤裸裸的利益角斗场充满了玄机,怀疑一切特别是置疑所谓的“常识”---既那些被大众习以为常或普遍认同的东西是我企图揭开市场神秘面纱的突破口,也是我最重要的一種思维模式.我将长期记录我的这一思维过程(我非常想把这类問題写成一个系列,虽然目前不知道自己未来还能不能写下去或能写到那里):
1:股市中的失败源于缺乏智慧或能力?
这是一个认同度相当高的“常识”---在大学里投资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在分析类软件中关于股市方面的是需求最旺盛的领域(很多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还有自己的独门绝活),在各个大小媒体上不管是电台还是纸质媒体每天都会留出大量的黄金播放时段或大幅版面来普及相关的知识,市场之中不仅活跃着各类理财高手还活跃着各类“大牌”的经济学权威或高层政府官员,整个社会为了提升智慧或能力可谓殚精竭虑、用心良苦.
不过我的结论恰恰相反::股市的失败并不是源于缺乏智慧或能力而是源于具有高智商、强能力而且经验丰富的人太多了,他们每时每刻都是市场中激烈竞争而且都企图战胜对方,只要参与这个市场就意味着将要与专业从事这一工作的证券交易商和一流的金融分析家们竞争,市场中很多人都非常努力也足够聪明,这就意味着未发现的宝物寥寥无几(所有会上涨的股票都被聪明的投资人买光了),在市场中具有高等学位的分析家或卓越的理财家已经人满为患了,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通道而且能力非凡,都在挖空心思想在股市挣大钱,一个聪明人“买卖”的交易对象也许正是另一个聪明人的“卖买”的交易对象,谁能肯定自己就比其他人更懂行、更聪明呢?最终的结果是:他们所有的技巧、技术、能力、智力在相互中和、侵蚀或抵消,在很多时候理由充分的结论反而显得低效甚至无用,股市行为沦为掷硬币的无聊游戏.
当我们“自以为是”的发现某个投资机会的时候,我们必须反问自己:我是第一个发现的人吗?我比其它人更聪明或比市场更智慧吗?
2:投资者应该购买前景较好的公司股票?
这是一个最“堂而煌之”的常识---先来看看那些“八股式”的股评:<***公司基本面發生重大变化,有***重大项目即将投产,将会增加***利润,每股收益将会***,市赢率将会****,所以这是一个好的投资对象.>
其实可能的结果与大多数人的预期相反它更可能是一个坏的投资对象而非好的投资对象,对于大家都在谈论的所谓热门股几乎可以肯定其价值已经在当前的股票价格中充分反映了---而且大多过分贴现.不管一家公司的前景是多么的辉煌也不能证明任何天文数般的定价都是合理或正当的.
真正有可能被低估的股票不可能出现于市场中人津津乐道的所谓热门股之中,也许我们的投资策略是应该关注那些正经历不引人注目时期的大公司,当一家公司面临困境并长期被忽视、误解、曲解、或受尽冷落才可能会迫使价格降到荒谬的低水平,要想获得廉价股票并不容易,你不得不承担一些相应风险.
定价合理、正当的前景较好的公司股票才可能正为一个好的选择,所有脱离市场定价的分析结论都是不可靠并值得怀疑的.
但真正的黄金投资机会并不在此,那些目前前景不好但未来可能好转的公司股票(附加条件如上:公司面临困境并长期被忽视、误解、曲解、或受尽冷落才可能会迫使价格降到荒谬的低水平)也许更有投资价值,机会将体现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之中.
这一常识除了会诱使投资者为股票支付过高的代价、它也是投机者的惯用投机技俩、它经常让人深处陷阱之中而缺乏自觉,同时这一常识的强化还将让投资者丧失上面所说的那类黄金投资机会.
4:实证篇
价值投资理论具有最功利的目的---就是为投资者的资本增值提供帮助,实证(或证伪)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运用的过程更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不过就目前中國股市的现状而言任何实证(或证伪)的结论都是不可靠的,年轻的中國股市因其自身的历史背景与西方成熟市场之间缺乏可比性,更重要的是中國股市的历史太短相关数据也不充分,所谓的实证(或证伪)的实践只是开了个头还远远未到能得出结论的时候:
★可转债的价值分析
关于可转债价值分析的文章非常多,在我过去的帖子中也收集了不少,在此不再重复。
对投资价值的分析总是相对的,比如我们习惯用同期國债的利率为标准来判断可转债的的纯债券价值,这種分析方法当然是适当的、保守的、稳健的也是值得提倡的,但这種分析方法也是不全面的:其实最近市场上可转债的价值更多是受及将发行的新可转债更优惠的条款所影响,或者说新债压低了老债的投资价值,这有点类似新股的低定位压低了老股的价值中枢。
共12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