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为什么说大多数所谓的成长毫无价值?因为:
(A)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其特征最通俗的描述就是“没有免费的午餐”,对所谓的成长性也一样----“没有免费的成长性”,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当付出的代价太大以至于超过了因成长而带来的好处,那所谓的“成长性”反而是对价值的一種伤害。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为成长付出的代价与因成长而带来的额外好处总是趋于平衡的,这也决定了大多数所谓的成长毫无价值;
(B)在通常情况下销售或利润的增长并不影响公司的内在价值,这与人们通常理解的“增长有益”的常识是矛盾的,有必要做些特别的解释:销售或利润的增长在表面上仿佛意味着投资者将获得更多的收益,但增长通常需要更多的资产(比如更多的应收帐款、更多的存货、更多的的设施与设备、更多的管理费用等等)来支持,而这就要么追加投资或发行更多的股票、要么使用留存收益、要么借款增加负债,这些都是削减价值的因素或为成长而付出的代价。总之增长需要新的资本投入而资本都是有成本的,当资本成本吃掉了新投资所带来的所有好处,那么所谓的“成长性”并不对价值产生额外的影响。
(C)用些实例也许更有说服力:新股的所谓“成长性”总是高于老股其实并不是新公司具有什么特别的赢利能力而只不过是新获得了融资就算是非常低效率的使用那也能体现出一定的“成长性”,通俗的说法就是用新融资来买利润或成长性,对这类“成长性”付出的代价之一就是股本扩张的摊薄效益。对很多公司而言一旦失去上市或增发的资格不仅绩优与“成长性”难以维持就连生存也成問題。
(5)但也不是所有的“成长性”都无价值:只有当因成长而增加的价值明显的、持续的超过与此相对应的成本时,“成长性”才能创造价值。前面已反复强调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为成长付出的代价与因成长而带来的额外好处总是趋于平衡的,这也说明“成长性”创造价值的案例是非常罕见的,只有具有特许经营权或竞争优势或进入壁垒的公司才能创造“成长性”价值。
2,蓝筹及其背后的陷阱
[题记]:蓝筹概念与市场机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层面,把它们简单的联系在一起很容易误入陷阱.
大机构大主力总是在一些品種上被动套牢或主动建仓后有足够的投机驱动推出一種所谓新的思维或理念引导市场追涨杀跌,但当这種理念成熟和被投资者接受那它的使命也就结束了,所以我们对新的东西必需要有很强的敏锐要主动的去发现它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它!在今天的市场上“大蓝筹”概念仿佛正在被市场主力培育着虽然这曾是一个让人彻底绝望的概念,“大蓝筹”类的股票不能保证让你赚钱甚至不能保证让你赚钱的几率大于50%,否则你就很解释过去它为什么会让那么多的人伤心了.先谈谈蓝筹再探讨其背后的陷阱.
传统蓝筹股的定义:
1.在本行业处于龙头地位;
2.稳定成长;
3.流通盘大或市值较大.
就我对蓝筹股的理解来说它就是有成长性的绩优股,而且这種成长性具有很长的持续性,成长的目标是國际化的大企业!这类企业的市场容量要足够大!
蓝筹背后的陷阱:根据对蓝筹股的定义,所谓的蓝筹概念只不过是按照股票的内涵价值买卖股票或者说这是以价值为主导的概念.不过蓝筹概念与市场机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层面,把它们简单的联系在一起很容易误入陷阱.
(1)任何关于蓝筹公司的分析如果脱落了其在市场中的交易价格,都将不能构成投资建议.就算是标准的或优秀的蓝筹公司也只有在其交易价格与其实质价值發生背离的时候才具有投资价值.对蓝筹概念的宣泄很容易让人产生不理性的乐观从而对目标公司的评估过高而难以自觉,当市场对“蓝筹”股已经做出了足够的反应后“蓝筹”股也会有泡沫而且这些泡沫同样也会破裂,比如3元或5元的长安汽车可能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对象但30元或50元的长安汽车就毫无投资价值而沦为实实在在的垃圾股(虽然是同一个蓝筹),历史最著名的“蓝筹”泡沫是1973—1974美國股市的所谓的“漂亮的50”,当时“蓝筹”泡沫的破灭直接导致了1973--1974道指的崩溃;
(2)关于价值投资和蓝筹概念其核心应是对被低估价值的挖掘,但在市场交易中往往被扭曲成对价值高估后再高估的理由从而沦为市场大主力炒作的借口而已,千万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蓝筹”股能让广大的散户普遍赚钱,最终套在高位的仍然是广大散户,只不过是让广大散户套得更心安理得而已---正是这種心安理得让蓝筹概念对市场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在中國芭菲特的理念早就成了投机者调动市场情绪的投机工具了;
(3)蓝筹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投资的长期化,在任何所谓的波段行情中蓝筹概念都只是投机道具而无实际内涵;
(4)QFII也许会成为蓝筹时代的催化剂,但可以肯定QFII肯定不会成为“蓝筹”泡沫合理化的理由,当“蓝筹”泡沫不断膨胀的时候可以断定我们离蓝筹时代越来越远了.
不管怎样我还是认为蓝筹概念比过去的重组或网络概念更有积极意义,但对其背后的陷阱多一些谨慎无论如何都是必要的.
3,不要迷失在“绩优”之中
受新退市办法推出的影响,昨日ST板块出现了大幅下挫,新的退市办法无疑也给那些問題较重的ST公司上紧了紧箍咒,有专家断言中國股市开始进入崇尚绩优的时代(?)。
共12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