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的观点认为投机过度是导致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溃的罪魁祸首,而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美國当时的经济金融资料后发现,错误的货币金融政策和由政府主导形成的“人人喊打”的舆论效应亦是酿成那次股灾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事后更广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可以获得比当时更全面和深刻的经验教训。
在分析历史事件时,人们的视野总会被一些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和看法所限制。对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尤其是一些可资后人借鉴的具有悲剧色彩的事件,如果事后能从更广的角度去分析,或许可以获得比当时看来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经验教训。大萧条就是具有这样价值的一種经济事件,所以,有的学者用“大萧条是宏观经济学的‘圣杯’”(Bernanke,1983)来形容它的价值。对于揭开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大萧条序幕的1929年华尔街股市的崩溃,其崩溃的原因似乎在当时就已经形成定论:股市投机形成泡沫的破灭导致了股指的剧烈下跌。后来随着加尔布雷斯(Galbraith,1961)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1929大崩溃》的问世,这—事件似乎在学术上也有了结论。但如果换个角度,或从更广的角度去审视事件發生的背景时,可以发现,促成那次股灾的深层力量并不是投机资本。政府或者说货币当局的政策失误起到了推波助降淖饔?仅凭当时投机泡沫的破灭是不可能引发其后规模空前的大灾难的。
一、股指暴跌并非只是股市本身的错
从1920年到1929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了4.3倍。单从1928年1月2日的203点至1929年9月3日的381点,股指就大涨了89%。大涨之后必有大跌,这似乎是古今中外股市发展的“铁律”。“黑色星期四”的到来(1929年10月24日)标志着这一上涨时代的结束。10月24日当天,道琼斯指数最低时下跌了34点,跌幅达9%。与此前9月3日曾达到的386的历史高点相比,12月20日股指已跌至230点,下降了近40%;至1932年年终时收盘指数下跌了84%,市值损失超过70%。再次回到1929年时股指的高点已是25年以后的事了。
如果只看道琼斯指数上涨的幅度,股市投机过度的观点似乎很有说服力。但如果从多種渠道进一步收集当时美國经济、股市及微观企业運行的数据,笔者认为将股指暴跌的责任单纯地归结为投机过度难以成立。
(一)20年代经济運行的基本面支持华尔街股指上涨
借助于第二次产业革命和新技术的推动,到1920年前后,美國经济无论是宏观面还是微观面,都形成了一个经济增长即将进入突破性增长期的经济环境。1920—1929年是美國经济发展史上仅次于1960—1969年经济增长期的另一个黄金增长期,也是美國历史上在没有战争因素刺激下经济增长最快的一个10年。首先,这10年间美國实际经济增长迅速,投资、消费快速增加(见表1),物价稳中有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状况大为改善:电能已成为主要的动力能源,发电量增加了2倍,到1929年时70%的机器使用电力驱动;汽车、住房等在美國中产阶级中开始成为消费热点;建筑业的产值1919年时为122亿,到1928年时达到174亿;汽车产量从1921年的150万辆增加到1929年480万辆;农产品产量在1900—1930年增长50%。其次,这10年是美國历史上空前的消费增长期。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指数在1919—1929年增长了63%与39%(M.Klein,2001)。再者,它还是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的10年。在制造业中每人每小时的产出在1919—1929年期间增长了70%。据肯德瑞克(J.W.Kendrick,1960)测算,1919—1929年美國制造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增长率为5。3%,是后一个快速增长期1948—1953年的2,5倍;其他部门,如农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也都增长显著。从福特T型车的价格变化,可以想象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形,1908年时T型车的零售价为950美元,至1924年时已降为290美元(Hall和Ferguson,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