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不会加息
“他不希望得罪人,不想跳出来结束这个狂欢”,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說,不无刻薄地对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评论道。曾任1993年~1997年美國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斯蒂格利茨直言,因为“目前的利率已经如此之低,但他没有升息”。
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资本市场的经济复苏无疑让人不那么踏实。这样,利率就成为美國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之一。外界一再提醒美联储要关注资产价格,防止银根过于宽松,而且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加息趋势似乎要在全球扩展:英格兰银行2003年11月将利率从3.5%提升至4。5%,而中國的信贷控制收紧更是有目共睹。
但是,美國这次复苏并未伴随着物价的明显上扬,直到去年11月,美國CPI(消费物价指数)仍为-0.2%,到12月上升为0.2%,但直到2004年2月仍未超过0.5%,而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从2003年初至今更是一路走低,目前只处于1%上下;另一方面,此次复苏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工作时间和工资收入增长缓慢,都在1%以下,而失业率维持在5.6%左右,物价上涨难有空间。在美國商业活动中,最大的成本就是劳动力成本,“但到目前为止,这还没有明显的增长迹象,而且,我们认为劳力成本还在下降。”
传统的观点是,在美國这样的经济中,经济增长率超过2.5%,就有通货膨胀的隐忧,从而需要提高利率。但在上个世纪末连续97个月的“新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同步下降的历史面前,加之去年复苏的同时,通货紧缩的阴影仍挥之不去,这一传统观点似乎难以得到支持。美联储会提高利率吗?从格林斯潘最近几次字斟句酌的措辞中看,他所传递的信息仍然是“通胀仍待观察,近期不会加息”。他仍然在观察。
不乏有人猜测,美联储的政策取向,受到大选年的影响。对此,费尔德斯坦并不认同。“不管是否大选年,美联储都要尽自己的职责”,他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斯蒂格利茨就开始批评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认为该政策忽略了资产价格,导致了过度的繁荣和此后的萧条。但目前从CPI看来,并没有通货膨胀,所以这一次他认为给经济踩刹车是不必要的。“在货币政策方面,目前无为即可”,斯蒂格利茨在北京说,“轻微的通胀要比通货紧缩好。”
而科恩也在香港告诉记者,眼下的通胀压力非常温和。“不管通胀是好事,坏事,现在幅度都太小了,不会让联储头疼”,她说,“我们觉得联储不会很快提高利率,可能2004年下半年,甚至2005年。”
在通胀幅度很小的背景下,尽管资产价格已在许多方面有大幅上涨,但我并不认为总体上会产生资产泡沫。“因此联储没必要提高利率,联储不太可能在通胀还不是个問題时,就中断经济增长的势头。联储最终会提高利率,但目前不大可能。”
“经济很强劲,因为消费很强劲”,。的确,低利率也是保持消费力的关键性因素。低储蓄率、高负债、高资产价格,这一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结构只有在低利率下才能保持稳定:虽然上涨的房产价格消耗了购买力的相当一部分,但美國消费者并不需要更多储蓄,因为其所持有不动产和股票的增值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值得一提的还有债券市场——过去20年中利率的长期下降提供了债券价格增值的巨大收益,根据高潮生的研究,自1990年以来,债券的年均总收益率达到了8.6%,几乎接近同期股票平均收益率,遑论其收益稳定性大大高于股票。
复苏尚存隐忧
我們大膽估计,目前的景气可以持续到2005年甚至更久。斯蒂格利茨则悲观得多。但不管乐观还是悲观,各方言者对于美國经济存在的许多隐忧,却有着很大程度的共识。
——不断上涨的“双赤字”:2003年财政年度(截至2003年9月30日)美國财政赤字为3740亿美元,而至年底其经常项目赤字达到5420亿美元,二者在绝对值上都创下了历史新高。财政赤字相当于2003年GDP的3.5%,而经常项目赤字则接近5%。总计8.5%的缺口,与1%的國民储蓄率相对照,必然引出这样的問題:谁来填补美國的融资缺口?乐观者如费尔德斯坦,也认为这是美國经济最大的隐忧。由于利率很低,而且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下降,所以“低储蓄率和高财政赤字有导致利率飞速上升的风险,但可能性不大”,他说,“但巨额经常账户赤字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减税对经济刺激作用递减。尽管布什政府庞大的减税计划使得人们在(税前)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1%的情况下,实现了税后可支配收入7.2%的增长,但高盛的全球经济学家多米尼克·维尔森(DominicWilson)却指出,这一效应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将是递减的。此次减税计划被广泛认为倾向于富人,虽从长期来看可能增进投资,但在一个失业居高不下、缺乏工作保障的经济回升中,却不能给穷人带来明显的好处。斯蒂格利茨更批评道,目前的减税计划,对于刺激经济来说是效率最低的,而且扩大了不平等,因为税收减免大部分落在富人身上。当然,在斯蒂格利茨看来,房地产价格泡沫也是一个巨大风险。
——失业居高不下,就业增长缓慢。2003年失业率从年中的6.4%下降之后,至今都在5.6%上下徘徊,2004年初则为5.7%,和1999年~2000年的3%~4%区间相去甚远。尽管由于失业率是周期中的滞后指标,企业在衰退时解聘和雇佣员工都相对迟缓,但经济毕竟复苏一年有余。“这次复苏更加缓慢,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糟糕”,斯蒂格利茨说,“复苏并没有带来就业增长。”
美國工作外包、國内工作机会流失的問題已经持续16年了,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就存在的现象。这是否問題所在?“企业界的答案是,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科恩说,“随着成本持续降低,公司可以提高利润,可能在美國创造其他的工作机会。”她认为,解决这一問題的关键在于美國的工人是否得到适当的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进一步解放资本,给工人配备更多的设备以提高效率;另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则是教育改革。
但是在大选年,就业問題引起美國贸易保护主义,这个风险并不是没有。
潜在的隐忧使得以“看多”见称的科恩对经济保持一種谨慎的乐观。“我的确是‘看多派’,但一年前我最为乐观”,科恩说,“那时我预计股市上涨40%,现在我只认为12%~15%。”
她认为,相比于2003年,美國经济正在减速。经济从衰退中复苏之初,由于基数比较低,所以GDP增长率很高,但这是不稳定的。按照美國经济发展的趋势,如果从经济衰退中恢复过来,GDP一般都会增长6%~10%。“但是不可能保持这个速度,很快会减速”,科恩说。而今年的股市增长会由公司利润增长驱动,不会有大的震荡。
科恩预测,2005年GDP增长幅度可能更低。首先,由于存在各種隐忧,一些调整的动作会阻碍GDP的增长。第二,明年利率可能会开始提高,这也会放慢经济增长的脚步。但是,“也有可能2005年经济增长会更快,这主要取决于我们的贸易伙伴。”
美國的贸易伙伴情况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