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作者关于汇率决定的认识
作者认为,上述三種汇率决定理论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特定的经济、金融和政治背景下对当时的汇率机制的最充分、最有效和最接近的描述。由于经济、金融和政治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出现了新的情况和問題,原有的模式以及相关的边界条件需要重新界定,从而出现了新的理论。尤其是随着二十世纪以来突飞猛进的信息化、金融一体化浪潮覆盖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使得浮动汇率体系变得更加复杂,瞬间万变。
绝对购买力反映了汇率的决定基础,是汇率的理论上的基础,抛开各種其他因素的影响,购买力应该是两種货币交换的基础。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产品和价格的复杂性、动态性和相对性,很难绝对地确定两種货币的汇率比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反映了汇率的变化趋势与价格水平的关系,或者说与通货膨胀水平的关系,可以动态地反映汇率的走向,但是基期汇率水平的确定是个問題。物价水平主要决定于供求关系和一國的货币供应量。供不应求时,物价上升;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快,物价就会上涨。
國际借贷说从货币的國际支付的功能的角度来说明汇率的走向。外汇的一个根本的用途就是支付手段,即用以购买外國的产品、服务和资产(如房地产、债券等)。在过去的封闭经济时代,没有國际借贷的問題,因为人们自给自足,无需购买外國的产品和服务,所以也就没有这么复杂的汇率問題。从这个角度而言,國际借贷所揭示的國际收支对于汇率的影响是必然的、也是显而易见的。确实当今各國的汇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一國的國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收支平衡,而且有时候资本项下的剧烈的短暂的失衡会对一國的金融体系造成灾难性的打击,如1997年的泰國等國的金融危机,香港1998年的金融保卫战等。一國的出口竞争力和吸引外资的能力往往影响其國际收支条件。出口竞争力强、吸引外资能力强,就会改善國际收支,出现出超;反之出现入超。
利率平价理论反映了利率这个重要的金融指标对于汇率的影响。各國货币之间利率的差异引起套利行为,从而出现远期升贴水和汇率浮动。同时利率的变动也受资本流动的影响,比如在出超时,本币汇率上升,外汇大量流入,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大幅上升,使得市场利率下降,市场利率下降必然使得套利资金减少流入,减少货币供应量或者减缓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速度。
3) 价值统一规律
虽然影响汇率水平的因素很多,除了上述因素外,还包括一國的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心理因素、一國与汇率直接相关的政策(汇率非自由浮动國家的汇率决策如升值或贬值决定)、政治因素以及其他非人为因素等。但是所有的因素最终将影响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关系和比率。我认为汇率是一个各種因素作用于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结果,而货币的对内与对外价值最终总是趋于一致和平衡。但是汇率的动态波动并非毫无方向、毫无规律的,而是追随一種自然的经济规律,那就是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统一,如同一价定律,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自然地趋向统一,就如同自由落体在没有阻力干扰时自由地落向地面一样,而阻力(如风向、空气浮力等)只是改变落体下落的速度、方向及路径,但是那并未改变自由落体的自然规律。作者称此为“价值统一说”或“价值统一规律”。
尽管两種货币的汇率取决于诸多因素并且很难量化,但我认为决定汇率及其運行方向的根本因素主要为两方面:
第一、 购买力平价定律。即两種货币的购买力之比率是汇率决定的基础。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于货币的价格水平、通货膨胀因素、一國的经济实力(如一國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地生产产品会使得其货币购买力相对提高)、资源充裕度、生产力水平,等等。
第二、两種货币的供求关系。如上述的國际借贷说、利率平价理论的本质是通过改变两種
货币在國际金融市场(广义的非特定地理区域的)的供求关系而影响两種货币的相对价格,这有点类似普通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如同“一只无形的手”作用于外汇市场。只不过引起两種货币供求变化的因素是多種的,包括國际贸易、资本流动(直接投资、证券市场融资、國际转移支付等)、利率差导致的套利行为、金融投机行为等等。
4) 价值统一说的传导机制
由于货币追求对内和对外价值的统一,当任何经济因素使得对内和对外价值偏离时,货币就会通过升值、贬值或其他行为是的内外价值趋向一致。比如在钉住汇率制情况下,外币的不断贬值使得对外价值下降,本币也会对内贬值,结果表现为通货膨胀;反之当外币升值时,可能会导致本币对内升值,出现通货紧缩的压力。理论上而言,当一國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达到一致和平衡时,该國的通货膨胀应该为零-即不發生通货膨胀也不發生通货紧缩。
5) 价值统一说的几个例证
在本币与外币采取钉住或者准钉住(可浮动范围很小)情况下,当外币發生大幅度贬值时或者出现比较大的通货膨胀时,本币为了追求内外价值统一,本币也会出现贬值即發生通货膨胀。2003年和2004年,美元对欧元和日元连续贬值(见图2.1和2.2),而中國汇率与美元钉住挂钩,结果使得人民币由过去一年多的通货紧缩转为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