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新的货币危机
- 作者:何志成 来源: 日期:2006-09-08 点击:28
为什么这样多的“反规律”货币现象都集中在最近的十几年中才出现呢?这不仅是过去传统的货币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也是传统的经济理论所不能解释的。
我首先发现,人类劳动或创造价值的生产方式發生了本质的变化,创新劳动出现了,而且在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多的生产领域中起到了引领劳动价值比较的作用;而更重要的发现是,所谓市场经济的市场变化了,而且是巨变,现代市场经济产生了。这两大变化足以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發生本质性的变化,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我在《货币异化与产权革命》一书中,虽然系统阐述了“新经济时代”这个新概念,指出了:新经济时代不是人们常说的新经济或知识经济,它是与人类经过的:采摘与涉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并列的一个新的时代,是在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人类生产方式發生根本变革的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出现当然地有经济上的本质原因,即人的劳动价值创造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新劳动(一種不能用简单劳动或复杂劳动丈量的劳动方式)出现并成为劳动价值比较的引领者;而在研究了國际外汇市场之后我进一步发现:更重要的条件是市场条件的变化,一个个单个國家的市场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作为一種全新的意识形态或远景被越来越多的國家承认并实践。
我为什么将新经济时代的开始期界定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而不是二战结束或知识经济开始出现的50年代。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个世界是分裂的,世界的市场也是分割的,不可能出现经济全球化和市场自由化的概念。在“冷战”思维盛行的时代,全球的经济格局不可能摆脱斯大林所说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个“平行市场”的“老死不相往来”状态,新经济时代也不可能到来。
而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接连發生了几件可以称为扭转历史乾坤的大事:苏联的解体;中國在“6.4”之后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欧盟的建立和欧元的出现;911后美國霸权的相对削弱等,这个世界在此时才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前提。
当世界的市场有可能结成整体时,新经济时代才有了市场条件,这是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所不可能出现的条件。所以,我把新经济时代的开始期界定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
当有了新经济时代这样的全新概念后,许多以前无法解释的货币现象立刻迎刃而解。反过来说,我们只有从新经济时代的时代前提出发,才能摆脱过去许多所谓传统理论的束缚。
比方说,为什么一些发达國家可以做到货币先行——持续地以超过GDP的增长速度的加速度发行基础货币——因为这些國家,特别是其中的少数大國已经拥有了世界货币的印钞权,它们所印制的货币已经不仅仅是在一个國家流通,而且日益成为世界货币。相反的是,为什么发展中國家或新兴市场经济國家不能超额发行货币,因为它们的货币没有走向世界。在新经济时代,率先进入全球化的國家使它们的货币流率先实现了全球化。而货币全球化的条件仍然是:“货通天下是汇通天下”的前提,而汇通天下也是货通天下的必然,发达國家的投资,发达國家的创新产品率先占领了世界,发达國家的投资不断在虚拟金融领域进行着创新,这不但使发达國家的货币流有了全世界这样的大市场,更有了虚拟金融这样的大水库,所以,它们的货币流才可能一再地增加;相反的是,发展中國家是资本净流入國,本國的货币发行与不断涌入的外國资本增加的是本土的货币流通量,必然造成经济过热和物价上涨。市场条件完全不同,货币政策和货币理论的应用环境也大不相同!
根据这样的研究成果,我一再地发表文章鼓吹中國需要尽快地融入世界货币体系,加快人民币走向世界的步伐。我的货,我的投资必须加快面向全世界流通,我的货币也必须要流向全世界,强占世界货币体系这个制高点。一句话,只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潮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这是新经济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历史性的要求。
四、虚拟金融的现实力量
有很多人问我,什么是虚拟金融,我怎么看不见虚拟金融?我的回答是:用三维空间的视角当然看不到光的弯曲,用传统的经济和货币理论也不能理解虚拟金融。
用传统的视角,我们只能看到一些在金融体系中运转的货币流,比方说,每个國家发行了多少货币,M1、M2、M3增加了多少;但也有很多货币流是看不见的,比方说,在市场中流通的货币流有多少是与实体经济相关,有多少就是在一个个虚拟金融市场轮番炒做。有些货币流的来龙是看得见的,比方说,全世界的石油交易有多少是用美元结算的,但这些石油美元的去脉却看不见——不知道它们去了那里!
在新经济时代,货币流变得非常复杂。但是,复杂的货币流并不等于虚拟金融。虚拟金融是与货币异化相联系的。这是货币异化理论的又一个经典概念。只有虚拟金融市场发达,才可能消化并转移由于超额货币发行所可能引发的货币危机。这是一个延伸概念。
为什么说虚拟金融市场是与货币异化相联系的?我们首先还要回答货币异化出现的本质条件,即劳动的异化。
新经济时代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创新劳动的出现,而创新劳动是劳动异化的前提。创新劳动与马克思所说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不是并列的概念,这不仅是因为创新劳动所生产的产品是简单劳动包括复杂劳动都不可能模仿和无法用劳动时间进行比较衡量的,而是因为创新劳动所驰骋的领域已远远地超出了生产物质产品的范畴。由于创新劳动的大量涌现并实现市场交换使以体力劳动创造价值的时代成为过去式,“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个古典的公式,在新经济时代成为常态,只是这个时代的“劳心者”依靠的不是资本或王权,而是自己的悟性和智慧。在创新劳动领导劳动价值交换的时代,凡是复制过去劳动产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劳动价值都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贬值;而脑力劳动由于蕴涵大量的创新成分不仅可以以越来越快的频率创造出任何时代都难以比较的超值劳动价值,而且使个体劳动中凝结的劳动价值(量)之差前所未有地扩大,因此,用(平均)劳动时间去衡量社会劳动价值的平均量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逐渐失去意义。一種不用体力,超越(过去)知识,完全独立于物质生产之外并直接与“自然”结合的劳动不仅被承认,而且属于高级劳动形态。这種劳动不一定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同样创造GDP,因为它满足或实现了一種社会需求——使社会转为储备的、“必然”贬值的大量“剩余”劳动价值能够得到保值增值。
为什么在今天的世界,发达國家发行的“基础货币”会越来越多,本质原因还是因为它们的创新劳动者在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创造的价值(量)越来越多,由于创新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社会和全世界都必须以极大的价值量与它进行现实的交换(实际是无数的体力劳动与单个的创新劳动相交换),所以对“基础货币”投放形成持续且越来越大的压力。这是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货币现象。
但是,货币异化理论更重视这些远远超出满足人类劳动力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价值量在以货币的形式投放出去后怎样循环,这是劳动异化引发货币异化的关键。简单地说,这些源于物质生产领域的货币流是否会全部返回到物质生产领域。显然,创新劳动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是远远地超出他的消费能力的,这些货币如果按传统的货币理论统统投入到消费领域必然引发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而从另一个方面分析,这样大的货币流也不可能完全进入现实的消费领域。由于创新劳动者在创造超额剩余价值的同时也需要维持自身创新劳动能力的扩大再生产(延续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培养下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所以,必须将相当部分现实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储备起来(其中当然地包括享受的成分),以备与未来的创新劳动价值相交换。【外汇交易www.fxway.com.cn收集整理】
但是,这種储备与我们过去所理解的储备有天壤之别。这个“别”,就是我强调的退出理论。退出那里?实体经济。严格地说,这些多余的货币流如果没有退出实体经济,就一定会诱发通货膨胀,同时也会使创新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在现实经济中出现极大地贬值,并最终毁灭人类的创新劳动!
劳动价值的贬值实际就是货币的贬值,防范货币贬值的办法不是改变货币,而是改变货币的流通方式——用创造新的流通市场或对原来的流通市场进行革命式的改造来对冲或延缓这種贬值趋势。所以说,虚拟金融是与新经济时代联系在一起的,虚拟金融是应运而生。
虚拟金融是在资本市场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绝不等同于传统资本市场。传统资本市场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储蓄向投资转移的需要,将银行业的间接融资变为直接融资,同时起到社会多余资金的蓄水池作用。而虚拟金融的出现是因为货币的异化,有越来越多的货币必须阶段性地退出实体经济。也就是说,有相当部分的货币资本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已经与现实生产力无关或关联性极少了,它们虚拟化了,自然要求流通方式也虚拟化。所以说,虚拟金融的核心是能够推动“存量”资产(财富)的有效配置,而不是增量。虚拟金融是在社会存量财富大量积累后应运而生的,这个“运”既指,怎样使转为储备的大量“剩余”劳动价值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这是新经济时代赋予现代金融业的最重要任务。所以,虚拟金融的出现是必然的,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不可避免的!
货币异化和虚拟金融理论强调原来的货币流通方式——生产—消费—储备—投资——必须改变。首先是,货币的流通已经全球化,更重要的是,货币流必须超出实体经济,特别是在储备—投资环节。
我们可以回到本文的开始,为什么发达國家越来越大的货币流对本土通货膨胀没有造成持续紧迫的压力呢?因为容纳这些大國货币的市场变成了全世界,特别是出现了象中國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國家;其次,容纳这些大國货币的货币市场已经虚拟化了,这个爆炸性发展的虚拟金融市场能把一个个國家印钞机印制出来的货币怪物一口口地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