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盎司黄金美元价在370至400美元之间徘徊约两年之久,上周四突然在纽约市场急挫,周五伦敦跌至324.75美元,为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1998年3月24日:每盎司金价在1月9日跌至278.7美元的最低价,昨在294美元水平徘徊。黄金盛极而衰,现在其市价已低于平均生产成本每盎司315美元,世界有一半金矿亏本,相继停工势所难免,这令过去二年出现新出土黄金供不应求,所提炼的黄金供应比需求少约一千吨,只是由于央行抛金及民间藏
金在金价前景看淡之下纷纷沽出,以致金价下挫之势未能扭转。
加拿大巴烈克金矿计划大规模铸造“创世纪金币”,计划用一千斗N炼灏俣只平鹪齑吮摇H绻苹涫担呛慕鹆孔畲蟮慕鸨抑欤蛭酝戏强寺掣窭冀鸨乙还埠慕鹨磺陌俣郑�1986年日本裕仁金币用金量一百八十二吨,1991年明仁金币用金六十吨。对黄金市场而言,这是一大利好。去年各國央行售金量是八百二十五吨,“创世纪金币”将可完全消化。
1999年7月6日:英伦银行周二以每盎司261.2美元售出二十五吨黄金,筹集得二亿九百八十万美元,这是英伦银行近二十年的首次拍卖,也是该行五次拍卖的第一次。自英國公布计划在未来三至五年出售其七百十五吨黄金储备的四百十五吨以来,金价已跌逾一成。消息宣布后金价随即跌破260美元水平,达
256.4美元,创下20年新低。
黄金不会人间蒸发、磨损的“永恒价值”,为市场留下祸根。因为数千年来存世的黄金估计达十二万五千吨,其中约三贩N辉诟鲊胄械慕鹂饫铮溆辔饺瞬亟鸷褪资挝铩�
一边是央行大肆抛售(瑞士央行也计划估售一千三百吨左右黄金),另一方面金矿主开采数量有增无减。原因有二:第一是黄金单位生产成本下降,1998年跌20%,每盎司平均美元生产成本只有206美元;第二是矿务公司已发展出“产铜为主产金为副”的生产模式,估计副产的黄金1995年占黄金总产量的9%,2005年将增至17%。黄金随黄铜而来,意味矿场愈来愈不会把黄金产量与价格挂构。
有人已预估下世纪初金价见150美元,目前金价真的不知伊于胡底了。作为贷币商品甚至纯粹商品,黄金已失去“长期持有”的价值,这是投资者不得不承认和留意的。
经过十几年的坚持和犹豫,我们的林行止先生对黄金的价值终于绝望了,大江东去矣。
是啊,持续二十年的黄金熊市,谁能料到?怎能不让人绝望。
在上面一篇又一篇的短评中,林行止旁征博引、绞尽脑汁企图给下跌的黄金市场合理化,或者说,找些理由。但正如所有的大熊市,你可能找出上千个理由,结果却发现没有一个真正站得住脚的。
黄金一向被认为是抵御通贷膨胀的利器,八十年代通胀不可谓不烈,但金价一再下跌。林行止究其原因,黄金不能生息,而且还要仓储费,就是倒贴钱。
可是,为什么无息且要花费保存费用的艺术品会涨呢?林行止认为它独一无二。那么,房地产在八十年代又为什么会涨得那么凶呢。因为到了1990年代,艺术品价格表现平平,尽管通缩,房地产为什么仍是上涨?
我们一般谈论市场总会首先想到供需状况。也就是说,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求大于供,价格上升。可是我们最终发现,市场的供求竟然与市场价格相互作用。从实际需求看,黄金是供不应求的,每年大约有一千吨的缺口。但各國央行的储备买卖却是追涨杀跌,让黄金市场变得求不应供。
我们在上面已提到央行的“非理性”行为,这确实让人大跌眼镜。林行止那篇写于1999年7月的短评,还大赞英伦银行向来是很有眼光的呢!不过,它大败给索罗斯,又在金价底部大肆拍卖黄金,实在难以让人恭维。
不仅是英國央行,包括美國在内几乎所有的央行,都遵循伯恩斯坦总结的“黄金跌得愈低,官金出售的可能性愈大”的规律。随着黄金价格的上扬,从1982年的375美元涨到1987年股市崩盘后的500美元左右,就少有中央银行出售黄金。之后,黄金再次转势,到1992年时降到350美元左右,这段期间各央行总共兑清了五百吨黄金。从1992年到1999年,黄金跌到300美元以下,各國央行总共出售了三千吨左右黄金,一年约四百吨。
最愚蠢的是,各國央行最后发现敌人就是它们自己。只要中央银行持有的官金过剩,每次官金出售就会成为头条新闻,金价就会下跌,出售所得相应减少。
面对如此不负责任又对市场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参与者,其他黄金市场投机者纷纷走避,这也在情理之中。
有趣的是,下跌的金价可能刺激了它的实际需求。1990年,用于首饰和电子工业的黄金比1980年高出50%以上,比1994年高出三贩N蛔笥摇5サビ糜谑资紊幕平鹁捅�1850年高出一百倍,由于人口在此期间只成长了五倍,因此,平均每人的金饰消费增加了二十倍。
总而言之,黄金的实际需求远大于供给,但金价还是持续下跌了。
市场是非理性的,至少我们还没找到合理的解释。或许《圣经》中记载的埃及“七年丰年七年灾年”,也是黄金市场的一種自然常态,但当年埃及法老王在先知摩西的指导下,顺利地度过了奇异的时代。而当代各國的央行却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
这也是“金本位制”让人憧憬的原因,早在1875年,英國著名经济学家杰文斯就警告说:“人们对货币問題的偏见多得数不清,所以依赖人们的才智去管理是不智的”。
尽管让黄金成为世界各種货币粘合剂的“金本位制”失败了,不过,人为管理的美元本位能取代得了吗?在这儿,黄金市场可能再次找到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