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炸死了那头大象
----零和博弈与有效市场假说
零和博弈
股市零和博弈的定义可以表述为:
输家损失+现金分红=赢家收益+融资+交易成本。等式左边是股市资金的提供者,右边则是股市资金的索取者,在长期当中等式两端必须平衡,这个“游戏”才能继续下去。
根据这一定义,当融资大于现金分红时,额外的资金需求也要由输家来承担,所以投资者亏损比例扩大,而当现金分红大于融资时,上市公司开始为股市提供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输家的比例。
假如我们不是在全部市场参与者范围内和长期当中进行检验,而只是在股市局部(例如只包括各类投资者)以及某一阶段上进行调查,则股市可能会表现出“非零和”的特征。
例如道格.亨伍德在《华尔街—如何运作及为谁运作》一书中写到,“到了1981-1997年,股市走到了提供资金的反面,变成了-11%。这種资金反向输送主要体现在红利上。因此在这时,根本就不是非金融企业求助于华尔街的投资,相反是非金融企业的钱一直充斥着华尔街。”这表明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美國股市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已经大大超过了其在股市中的融资额。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美國股市投资者来说,股票投资成为一个“正和”游戏,也因此才有了道琼斯指数长盛不衰的这一轮大牛市。
股市零和博弈的定义也可以换一種表述方法,赢家收益-输家损失=现金分红-融资-交易成本
在这个等式的基础上,我们来进行下一步的讨论,在等式右边为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投资者(赢家与输家)之间的财富分配结构又是如何确定的呢?对此,陈浩教授有过贴切的回答,“如果有一種方法一年能赚1倍,那么,就不允许市场上有一半的资金都使用它,否则一年以后,别的资金就全没了。”简单地说就是,投资者之间财富分配的结构取决于赢家从输家那里“搬钱”的速度,每一種速度都对应于一種投资者内部的财富分配结构。
任何一个行业,假如企业能够自由地进入和退出,那么在效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众多企业的竞争最终使这个市场的经济利润趋向于零,而上市公司正是由这些企业组成的。如果股市中上市公司的数量足够多,可以代表实际的经济结构,那么上市公司在长期当中对股市资金的贡献与索取应该看作互相抵消。同时如果投资股市可以获得超过其他行业的利润,大量游资的涌入也会把高度差填平。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交易成本的存在,则大数定理—市场中的大多数必须是输家—成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市场的一个辨证认识:市场是可以战胜的,前提是多数人无法战胜它。
这就是零和博弈,它是股票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在经济学上说,它是股市運行的最根本约束条件。
零和博弈与有效市场假说
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纽带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条件:完全信息和完全竞争。当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满足时,弱式、半强式、强式有效市场假说依次成立。
由弱式有效市场假说入手提出命题
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的实证检验就表明,西方成熟股票市场的運行结果普遍支持弱式有效市场假说。而对于中國股市是否弱式有效,学者之间则存在争议。
最新的一个研究结果来自施东晖博士,他通过对1990年12月到2000年8月共2390个交易日数据的系列相关性和游程检验认为,“整体而言,上海股市价格变化并不具有随机性,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股价上涨或下跌具有较大的惯性”。虽然他表示这一实证研究的结果并不构成对市场有效程度进行实质判断的证据,但是既然股价波动存在较大的非随机性成分,那就不能否定技术分析派投资者利用图表来获取超额利润的可能性,因此弱式有效也就不能成立。
推荐文章
他们炸死了那头大象----零和博弈与有效市场假说
- 作者:吴晓兵 来源: 日期:2006-09-15 点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