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分7个部分近万字,由李毅民、席建清撰稿。--2003年8月
股票源自股份公司,股份公司最早活跃于17世纪末叶的西方,我國于1872年正式创办股份性质企业的轮船招商痉N饕岢鋈缦伦谥迹鹤郧壳蟾唬源�“洋人之利还我中华”;二,摭拾西方生产技能“师夷以治夷”;三,要有自己股份公司来“发行股票”。1877年又成立了开平矿务局,随后,又成立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出于洋务运动倡导者李鸿章及清廷考虑,“交通、电讯、能源为自强之根基”。
中國股票发行经历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间还隔有汪伪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购买股票的币種有银两、银元、法币、中储券、关金券、金元券、人民币。如今,收藏界把这百余年发行的股票进行分组:分为清代、民國、解放区、新中國、新时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认购证。
清代股票的特点(1872-1910)
一、发行方式。
初始考虑“股份风气还未全开”多采用“分期付款”,先给预付款者一张收股执照或股据,待日后股款交足后换发正式股票,其中有些公司还没有印制股票。而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则买十送一股“引诱”股东们争相购股,股票随即一销而空,前者叫正股,后者叫红股。公司性质上有官商合办,官督商办,近代史上记载着北京溥利呢革公司,由陆军部与谭学裴合办,以解决军队之用呢料。这时期股票多为记名式。
二、发行款式。
经过对60多種股票的分析,票面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现形式:西洋式,象中兴机器面粉、广智书局的票面正背面都有中外文字对照,有边框和四角设计,前者在四角上置“西洋女”,使人一睹就有洋票的感觉,更为难的是正面设计成竖式,背面设计成横式,股票中一横一竖中英文对照据说是当年朱葆山的构思。碑式,正面多为文字,背面都为图案,象开平矿务局、山东莒州矿务等,前者已经用雕刻版。龙为东方民族象征配以双龙戏“珠”,看了川汉铁路鄂境段、宁福轮船、博山玻璃等股票,龙又喻示民族强盛、腾飞、吉祥、富贵之意。
三、防伪设置。
股票涨时价值高于金钱,暗记的置入尤为重要,已经发现的手段有水印、钢印、关防、副联,有些公司专设印记,以为私记,隐密题号,如香港四邑轮船、大有机器柞油等股票。迄今为止滇蜀腾越铁路公司股票是我國第一张含有水印的股票,由日本东京制作的。
四、发行面额和数量。
早期清政府批准了以上四公司发行股票,消息不胫而走,之后,各地组建了一批地方性股份公司。因规模不大,出于对股票的生疏,只试探性地发行了一些股票,其间發生的金融危机(1883年的倒账风潮,1910年的橡皮股票风潮,对股份公司和股票打击较大)。票面也局限在壹股居多,票面高的大股、都为殷商富家购得。而新宁铁路股票就附在其股份簿后面。
五、存世量和价值。
经过复旦大学1999年6月出版的《中國老股票》席、赵主编,深圳证券交易所2002年1月主编的法人作品《百年中國证券典藏》、刘鸿儒2001年1月主编的《中國证券》这三本书的考证,存世约有68種股票(含股析、股据)发行公司47家。此外,脱谱的有几種。近几年来对社会散落的股票进行统计有近10種,如:夏威夷新中國报、昭信票等,其中以外文为主有几種(向海外发行),这样推算总量为近80種。当今,每種存量一般不超过5张,彩墨雕版印刷,以中文版为主,使人3万元难求,甚至有人喊出6位数人民币。所以清代兴办的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属萌芽探索期,发行量最小产生的价值魅力将无穷。
洋股在中國回放。1862年英商创立了旗昌公司,向外招股总额32万,上海认股17万。1870年上海怡和洋行经理约翰逊筹办东渡轮船公司,招股1650股,华商认购935股。1876年英商修筑中國第一条铁路,即上海至吴淞铁路,据《申报》披露,有半数股票被上海商界认购。
民國股票的特点(1911-1948)
一、发行形式。
股份公司性质多数转为商办,股份公司不断增多,批准机构范围扩大,有经济部、财政部、实业部、农商部、工商部等,其中有单个或二个部批的。一些小城镇索性只跟地方政府打个招呼就开办股份公司,但其发行的股票不规范。民國股票绝大多数为股份有限公司和记名式股票,一旦倒闭责任有限。极少数为二合公司和无记名式股票,即使破产将清理偿付风险较大。公司在起名上也讲究口彩和前景,广东钱澍敬修堂“园田”着想,含意是有钱有田成方园。香港三和兴公司,以港人的“和人和气才能和才(财)”而创意成功。1929年正式公布《公司法》,一些股票背面附入几条公司法再加章程简要。特别是90%以上的股票在章程中强调非中國人购买股票,或转让外國人视为无效,有些公司对违反者还要追究责任。值得一提的是:1914年1月6日,商务印书馆为庆祝收回日股,完全为华裔股份公司,特别制作纪念赠品,以示举國同庆。该份“商务印书馆收回日股之证据”(见下图)上方为夏瑞芳与日方鉴订的收股合同,下方为当时各大媒体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