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述过。
孙子说势险节短,只有死,才会生,您能处于必死之地吗?
角度,唯有角度才能破三界。
角度就是攻击,舒适就是休整,
都是缩量才是休整,实质在于大能级、中能级的,休息了,唯有散户在战斗!既然休息价不跌,当然接着就是不平衡!
时间,唯有时间才能搞平衡。平衡是领导的不二法门,否则要他没用。”
感想:
1--9是核心与边缘的关系,是精华与其他的关系,是能量分布不均衡的表现。是行100半90,是上难下易,是领导与群众等等现象。
死而后生,是因为一般人难过生死关,不得已面临生死关,生死关前却步,能过生死关的人无惧,则能将人体自然的力量发挥到最高,没有主观情绪的干扰了。
“角度”也可以表现为运动的速率。能破三界?速率的要求是综合素质的体现。
量缩不跌,同样可以伪装。不要绝对。
三、钩玄
1、强弱的判断
针对个股或盘面。量化分级,标准相对化。
盘面所有现象,都是比较标准。比如均线,5日、10日、N日均可用来参考以确定强弱,拿整个市场作为分析样本,分级定强弱。
如价格对应5日线,带动5线上升(角度)、等待5线上升、回落5线、跌破5线,都可以表示不同的强度。不同的人可以对应采用不同的操作风格。
强弱一方面看价格在空间的表现,一方面看价格在时间上对应展开的比例,从而得出综合的印象。价格在时空的发展体现在运动的角度上,这在即时走势上有刻期验证的效果。放大到日线、周线、月线的形态比较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感觉是训练的结果,求得正确途径的反复训练,可以得到直觉。
对称是寻求平衡的结果,“两极”观在时空的体现;阶段的不平衡,需要放在更大的时空视野中去寻找它的平衡点。
强弱,可以是点上的判断,也可延展到线、面、体,形成综合感觉。
强弱的延续在高一层级形成趋势,趋势是力量惯性的结果,预测的前提是惯性。
针对不同的性格和体质,对应不同的强度感受区域,可以形成不同的操作方法。用强和用弱都可以达到赚钱的目的,二者在道理上是相同的。用在极端,极端是不稳定状态,时空局促必然会产生力量的喷发。
唯象,用历史统计,可以归纳可以推演,结合变化,用在现在和未来。
2、趋势
一段路,路同“道”义。一个管道、一个场景、一種形式、力量矢量、有向集合运动、规律。
趋势是强弱态的延续,强弱的演化发展可以形成趋势。
对趋势的感知比对强弱难,因为它含盖的时空更大。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局者迷。判断者自己就在趋势中,受趋势影响,一叶障目,主观干扰,往往难见真相。
所以,人总在趋势发展之后发现趋势。但关心强弱变化的人,会比较同步地感受到趋势的力量的起承转合。趋势的表现在气势,气势是可以被感知的。
所以,如果不方便把握趋势,那么可以训练自己把握对强弱的判断。这在生活中谁都可以做到,只是不太注意强弱的使用意义而已。
3、简单
简洁单纯,字面上人人可以理解。简单的意义蕴涵着深刻的道理,简单通过感受即可判别。但是用简,需要深厚的基础,它是复杂的返回,是在金子塔尖向塔座复归,是在塔座基础上利用塔尖大放光芒。
简洁,没有浑厚的力量支持是难以做到的,一个洁,洁净精微是专业化的表现,单纯也是,如同单晶、999金都是需要相当技术背景支持的产物。
简,还要能解决問題,这就不容易了。也就是多少都不合适,只有恰倒好处,你说真正的简单难不难。
但是,简单又可以反映实力的雄厚,财大气粗者可以随意支配一般人眼里的大钱,所谓钱如流水,看旺水的流动,就是简洁流畅的感觉。
资金如水,充沛的资金使用体现在盘面上就是那種简洁、快速、不计较、不过多算计、明快、流畅,这種感觉,看519看914,看涨停跌停股票的走势,看涨跌强势股,慢慢训练、体会后得到强化。
四、简单
简单的走势往往是那些暴跌暴涨有量的股票,这些股票也往往是众人关心的。强调简单,是强调观察的角度不同,凡是走势复杂的、曲折的、一步三回头的、没有成交量的、随风飘摇的都是不够明快简单的。
因此,简单的判别原则,不局限于涨也包含跌。简单通常和有力结合在一起,一般要带量。简单的机会一年也不是太多,因为能够呈现明快的走势的时候不是太多,下跌明快的时候,只能出场观望、提高警惕;上涨明快的时候,才是机会;其他都是盘整或区域震荡,无量或少量。4、3、2、1、4,只有4到3.5适合做股票,3.5以下趋势不明朗,呈现复杂状态。复杂的地方总是买卖双方斤斤计较,赚钱困难,赔钱容易。
用简单的方法观察,就是看61、63的涨跌排行,谁走的更有力、有持续性、接力性;看排名的股票的K线是否明快、有气势,看阶段排名股票的状态是否明快、生动。
简单和复杂是1-9的关系,抓1还是抓9,随个人的习惯和爱好。也可以做转折点1-4,当然这其中少不了经验的积累。
当形势变的不简单了,就离场。简单的形态、气势也有时间段的界定,大区间对应大,小区间对应小,大管小,小影响大,分析时别忽视级别的差异,也就是站在哪个位置上分析、说话。
1、4、3、2、1、4---概略说就是中间那一段,但判别的方法,是看气势和形态。
旧有的技术认知始终在你的脑子里,见识的多了,积淀的多了,体会正确的多了,自然就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万丈高楼平地起,不断地努力、积累,时机到了自然成熟。这是我的体会,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