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手—独自徘徊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序)
教科书的作者通常是冷静的观察者,他们力求给读者陈述事实、灌输理性和逻辑。这很好。当我们研究市场、预先制定交易策略时,确实可能作冷静的旁观者,确实可能理性逻辑地研究市场,确实可能得出客观中立的结论。然而,一旦我们真正开立头寸后,行情波动立即转化成账目的盈亏,账目的盈亏立即转化为财富的增减,财富的增减立即转化为安全感、成就感的增减。换言之,一旦进入交易,操作者就绝对不可能把自己设想为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必须把自己作为整个事态演变的重要一方。操作者必须明了,结局如何不但取决于市场演变,而且一定和自己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密切相关,哪怕是完全同样的行情演变,不同的应对方式都可以造成截然不同的交易结果。
有人建议,只要你真正控制好自己,让自己不受贪婪、恐惧的干扰,就能解决上述問題。佛家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拭拂,莫使惹尘埃”,这是一種境界;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另一種境界。从佛家的本意来看,似乎第二種境界才是其真义。問題是金融市场操作仍然属于常规世俗活动的范畴,和完全的出世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如果绝对没有贪婪和恐惧的成分,首先就没有了进入市场的理由。从一般世俗活动来看,适当的贪婪和恐惧是必要的,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它们甚至是正常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看来,“时时拭拂”的第一種境界对金融市场操作者更贴切,也就说是,不论金融市场操作者如何理智、冷静,天生就不得不和贪婪、恐惧等因素携手同行。这样一来,贪婪和恐惧等因素对操作者的影响,肯定不是一个“有和没有”的問題,而是一个“多和少”的問題,理想状况是将它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让它们占据主导地位。
操作者总是必须对自己的贪婪和恐惧等因素把握一个适当的度,因此金融市场操作的学问绝对不能仅限于教科书,过来人的经验教训也是最可宝贵的。青泽先生的这本书就有这样的好处。他行文流畅,尤其可贵的是字里行间充满真情实感,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一个金融市场操作者事业和命运的種種遭际。
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是帮助我们回顾國内金融市场建设10多年来的艰难历程,既可以帮助我们曾经亲历其事的“老期货”、“老股民”回忆交易生涯的痛苦和甜蜜,也可以立此存照,供研究者进一步探索國内市场发展得失。
不论曾经亲身参与期货交易、股票交易的人们最终交易结果如何,他们都为國内金融市场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亚当·斯密有一个“看不见的手”的著名论断,“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在他使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出得到最大的价值的时候,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種目标,而这種目标绝对不是他个人所追求的东西。”从个体角度来说,人们的盈亏得失曾经时时导演着他们的人生悲喜剧,但是从集体的角度来说,他们集体的努力,恰恰为全社会建设了一个计划经济从未有过的金融市场,而这个金融市场对我國市场经济建设绝对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市场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尽管不是有意为之,大家参与期货市场或者股票市场的集体行为依然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
在大草原上,青草依赖土壤而生;羊和马依赖青草为生;狼依赖羊和马为生。狼吃羊和马,使其数量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羊马吃草,使草再生常青;草常青,则水土维持并得到改善,不会荒漠化。于是,整个生态系统稳定地生存下去。在这个生态环境中,生命形态多样化,需求多样化,多样化之中蕴含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因而统一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当發生任何外界干扰因素时,比如说發生特别冷的冬季或者特别干旱的春季时,整个系统都会调整,重新达到新的平衡,顽强地生存下去,而不会脆弱不堪、一蹶不振。
拿國内股市来说,它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市场行情持续下跌,成交量持续萎缩,表现出来的似乎更多的是脆弱性,而不是自我调整的弹性。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問題,如何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市场。
股票市场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上市公司的质量。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是否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得宜的投资回报,从根本上决定了股票市场的基础是否稳固。为了确保上市公司质量,既需要官方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管;也需要舆论对上市公司充分观察报告,保持透明度;需要专业性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诚信、勤勉尽责地调查评估;需要上市公司自身具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代理人行为符合股东和社会利益;需要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有力地监督制约;需要投资者用行情反映对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等。
由此可见,持续保证上市公司具备投资价值,完全是一个股市生态問題,首先上述各方必须是多样性的,其次,上述各方的力量对比必须达到平衡,形成相互制衡、相辅相成的生态体系。在特定时期出于特定需要,我们当然可以采取临时性的重点措施,但是从长远看,从自我完善的角度看,一定要从整体生态角度着眼,避免过度强调单一方面的作用,比如过于强调监管,或者过于强调上市公司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是市场参与者的多样性。如果市场参与者来自广泛的社会各阶层,则其投资需求将是广泛的,投资形式、收益形式、风险偏好、投资周期长短、出入市的考虑因素各不相同,形成了一个广泛、连续分布的谱系。举例来说,养老金和当日进出的市场参与者都是市场所需要的,但两者的投资方式相差甚远。任何市场信息只要对其中任何一个群体有作用,都可以通过他们的买卖行为反映到市场变化之中;并且对某些群体好的消息,可能对另一群体不好,因此总的市场反应是较为公允的和富有弹性的,通常不会走极端。如此就保证了市场确实能够成为经济的晴雨表,能够反映外界的变化,保证了市场的有效性。
反过来,如果市场参与者不是来自广泛的社会各阶层,而是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则总的投资需求也将是偏狭的,投资形式、风险偏好、投资周期长短、出入市的考虑因素等都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形不成广泛、连续分布的谱系,而是高度集中于某些特别的点上,比如说,國内市场参与者可能千人一面只对短线投机感兴趣。这種偏狭的分布决定了市场将有选择性地对外界信息作出反应,当某種信息似乎对市场有直接作用时,对大家都起到了相似的作用,大家的行为也就相似,于是市场反应过度,呈现出单边剧烈走势,行情大起大落;当更多的信息似乎对市场没有直接作用时,对大家都不起作用,于是市场无动于衷,不能有效地反映和消化其中隐含的真意。
由此可见,市场参与者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备充分的多样性,必须形成生态环境,如此才为投资价值构造了适当的市场条件。单调的市场参与者注定了市场深度、广度、弹性的不足,决定了市场的低效率和偏激行为。市场参与者同样应当是多样的、相互依赖并相互制衡的。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期货市场,一方面,上、中、下游产业、交易所和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媒体、投资者等组成了期货市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由广泛的市场参与者构成相应的生态系统。
时常有人用“愿赌服输”来总结他们对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参与者的评论。如果金融市场已经确实符合“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确实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则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集体贡献就完全实现了,金融市场将发挥利國、利民的积极作用。在这種条件下,“愿赌服输”还算值得。如果金融市场不符合“三公”基本原则,而是成为少数人剥夺大多数人的工具,则金融市场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这種情况下,“愿赌服输”的说法就成了别有用心的误导,更可悲的是市场参与者集体的“愿赌服输”付诸东流,没有换来对全社会的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