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过期货或者股票交易的人们都听过数据分析和技术分析,也大都卷入过两種路线孰优孰劣的争论。这篇短文不是要投入争论的旋涡,而是要帮助交易者远离它。
拟从数据分析和技术分析的概括入手,进而讨论(1)方法使用者的思维工作原理,(2)数据分析的技术实质,(3)经济理论在市场解释上的贫乏性,(4)市场的观察实质和混沌学、情境论在交易操作上的应用。通过讨论,希望准备交易行为学体系的较高起点的基础。
数据分析和技术分析
数据分析特别集中在与经济相关的指标,利用这些指标来推测价格可能达到什么水平。在股票市场,经济环境、通货膨胀、公司销售和利润、长期和短期债务等等经过仔细的衡量和评估。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定某一股票几个月或几年后的价格可能是什么水平。在商品期货市场,同样的方法一样有效。这些基本因素包括作物产量、天气条件、供给和需求数据、进出口新闻、種植和饲养意向、消费状况等等,常被纳入考虑之中。这種方法的核心在于试图确定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点在哪里、将会怎样影响价格。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依赖于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流行的、对正常标准的观念。对标准的任何一点夸张都可能导致数据和结论失真。那些投机或投资于房地产市场的人们在分析基本因素时也面临同样的限制和潜在的問題。
技术分析纯粹依靠机械的和/或数学的法则作判断。他们不关心经济、供给、需求、作物产量、收益或者天气。他们搜索特定的图表形态、数学指标、移动平均线讯号、几何形态、周期性事件和其他一些内容。即使那些根据占星术交易的人也算是一種技术分析派,因为他们遵循非常专门的指导方针。这样,技术分析派只需要严格遵守他们的准则,除了自己的数据以外,不关注任何消息或事实。技术分析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使交易者更具有客观性,允许更多的机械执行的交易,同真实的数据(即价格)打交道。在不利的方面,技术分析方法把交易者同外面世界中發生的事件隔离开来,而这些事件可以、也确实对市场产生着影响。(对技术分析派自己来说,这種弊端更是一種优势,而非限制,因为这规避了难以量化的、对基本因素发展动态的计算。)
最后,每種市场路线的相对成功看起来更是使用方法的个人的功劳,而不是方法本身的功劳。实际上,如果不考虑技术交易法则或基本因素统计表面的客观性,最终的交易结果几乎完全取决于解读数据的人。
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机制
以人类的感官、思维和生命机制,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很多盲点和大片盲区。其中对人们最重要的两个认识盲点是"死后世界的知识"和"对现时全体社会(全部个体)的精确把握"。即使有人"碰巧"了解死后的知识,当他告诉别人时,人们的"智慧"也不会相信他;即使有人鲁莽地站到"上帝"的座位上,借用他的视角看到过某一刻所有人和事物的精确状态,他的发言也不会取得大家的信任。
虽然人们愿意了解环境和形势的基本成因,但是行动成功是最根本的目的,而且达到目标往往不必准确地了解原因,所以,只需凭借"良好的感觉"把握行动与情境的平衡。从人脑工作原理的层次上说,人的实质是凭感觉行动的"技术派"。
人脑的工作原理是"技术性"的,即通过间接使用要处理問題的指标信息,从形式和现象上把握规律,来完成解决問題的目的。看一个例子。
2002年8月以前,三级倒立摆控制的实物系统技术是國际最先进水平,据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李洪兴教授讲,他只知道世界上有三家掌握该技术(包括他自己)。8月28日,在北京國际数学家大会召开之际,消息传来:李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采用"变论域自适应模糊控制理论"于8月11日成功地实现了全球首例"四级倒立摆实物系统控制"。由此项理论产生的方法和技术将在半导体及精密仪器加工、机器人技术、导弹拦截控制系统、航空器对接控制技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直立行走的人体也是一个多级摆的实例,而人类开始直立行走时数学水平并不发达。即使在数学发达的今天,一个婴儿学会走路之前也不必先学习高等数学。很容易发现,人脑是用不同于基本方法的路线工作的。它不必计算各種指标,或者说不必通过左脑计算因果和数量关系,而是用大脑其他部分(主要是脑核)对情境作出良好的适应。比如在驾驶时你惊险地躲过一次事故,你会惊魂未定地发现忘记了是怎样避免车祸的。实际上是脑核在危机时刻迅速接手了逃生的使命,而人类"会思想的左脑"只是在害怕而已。
还有不少有趣的例子表明人类的技术行动倾向。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可以通过调整训练节奏、做好热身准备等技术手段调节状态,也可以通过服用兴奋剂使状态上升,不过这種基本方法是普遍禁止的。人类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是一项最重要的種群任务,但是不必等到每个人都精通掌握了生命科技之后才能胜任。实际上,每个生理"正常"的个体都可以参加承担这项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上帝面前,教授和文盲是无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