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为什么技术分析总是事后解释是丝丝入扣、事前则成败参半?
以k线理论为例:
k线理论是以股价在单位时间(一般为日、周和月)的走势特征为研究对象的。比如对在该时间段以最低价开盘、最高价收盘且涨幅可观的就称之为“大阳线”,反之则为“大阴线”。其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持续类和反转类。反转类的四大经典k线分别为“黎明之星”、“曙光初现”和“乌云盖顶”、“穿头破脚”。
由于股价不是涨、就是跌,所以在由涨转跌的时候几乎注定会出现类似于“乌云盖顶”或“穿头破脚”这样的图况以及在由跌转涨的时候也几乎注定会出现类似于“黎明之星”、“曙光初现”这样的图况。問題出来了:真正转势的时候的确会出现k线理论所描述的“转势信号”,但是、是不是这些所谓的“转势信号”一经發生就一定或曰必然导致转势的结果出现?!
答案是不容置疑的:8月23日的日k线就是标准的“黎明之星”、但仍未能就此成功地引导一轮上升行情;7月3日、7月12日的日k线也都是标准的“黎明之星”、但是后来的结果已经无须赘言了。
“切线”也存在这个問題:行情有效突破某区间的时候当然也会突破某“切线”--但不容易证明在突破某“切线”以后是不是就一定意味着后市会涨、还是跌?!
移动平均线也存在这个問題:什么单位时间的什么单位的均线和什么单位的均线之间發生“金叉”或“死叉”一定意味着后市会涨、还是跌--虽然伴随着行情由跌转涨或由涨转跌的过程中必然有形形色色的“金叉”或“死叉”。
目标最重要!必须知道还有没有上升空间或曰上升空间还有多大
这就是波浪理论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