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的代价(1)——一个观念
逆势操作当然代价惨重,这已经为无数倒在期市血泊中的投资先烈们所证明。爆仓、资产大幅缩水等等,就一个词:亏钱。这是最直观的后果。我想就较之相对抽象一点的成本概念简单地谈谈对逆势的体会。
首先引出一个个人一直以来所抱持的不太成熟的观念:鉴于商品的价值,底是可以抄的;又鉴于商品日益显现的金融属性,顶是不可测的。但农产品和工业品又由于各自基本属性的不同,又应当区别对待。大部分农产品因为其一年一種的可再生特点,其周期短,产量受天气影响大,所以在一定的運行周期内(这个周期的长短当视人口的增加所导致的需求增加和耕地的变化所导致的供应的变化以及农产品本身属性的拓展——如从纯农业属性扩大到具有工业属性等因素而决定,所以在之前的几十年及未来可预见的数十年内,它们的价格始终運行在一个可控或可以为人们想象的、上下高低点明确的矩形空间内。无论是从一两年的短周期、还是三五年的中周期亦或十年以上的长周期来统计,价格始终在如上所述的区间内運行,所以目前已有的周期一直未被突破。当然,还需要考虑诸如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政策性补贴、通胀等因素的影响,但毕竟这几点是相对更稳定从而也就是次要的),不仅价格的底是可测的,连顶也可以说是确定的(前提是目前的運行周期没有改变),底就是種植成本附近,顶则以历史记录为参考。因而,从事农产品期货交易,可以从价值角度出发抄底,也可以因其可再生及金融属性不那么明显而摸顶。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抄到最低、摸到最高,所以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和风险管理,即使一度逆势,也必有收获。而工业品不仅投入——产出的周期长,又多有不可再生性,稀缺的特征比较明显,而且金融属性日益突出,所以只能言底,断难测顶。两年多来有色金属和能源类商品的走势已经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哪怕按正常的逻辑来推断,价格已经明显地进入了泡沫区域,摸顶也是极度危险的事,因为没有人知道泡沫会吹到多大,在群众性运动中,人类的非理性会疯狂到什么程度完全不可预测,正如“文革”期间中國人的行为可谓旷古绝今,但并不能就此断定后来者不会做出更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来。期货也是一種群众性活动。目前的有色金属和能源品種,其名义价格早就脱离过去几十年乃至百年来的价格区间,考虑到通胀因素,虽然其实际价格还未超过历史最高,但也日益有突破旧区间而奔向新空间的趋向。综合看来,已经可以认定它们摆脱了旧周期的束缚,进入了一个新的運行区间。再举个例子,以年初铜价在5000美元附近,这已是当时不可思议之高点,如果以最保守的操作方法,开仓10%甚至只有5%去摸顶,进行战略抛空,那么就算其之后不进行加仓摊薄成本,在见顶转势前,面对暴烈的涨势,其剩余资金也完全起不到保护作用,终不免爆仓的命运。而这个假设例子中还没涉及到当时走势给逆势摸顶者的巨大的心理震慑影响。至于作为工业品使用的农产品(如天胶),那情况就要复杂点了,在此从略。所以,逆势摸顶本已是高危动作,摸工业品的顶更是比摸老虎屁股还危险。自杀系数陡然飙升。就此,我对“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的期市格言持保留态度,对前者的保留是针对工业品而言,对后者则是对所有品種而言。即工业品是不能以历史眼光来预测顶部的,而任何品種都是有底的,或者是历史的大底,或者是当期的生产成本。
之所以说以上是不成熟的观念,一则是它逆势操作的特点,对一般投资者毫无借鉴意义,甚至是为害不浅。这種所谓的战略做法只有像巴菲特、罗杰斯、索罗斯等超级投资者才可为。二则从所花费的代价或曰成本来看,这个观念远非合理。还有个概念要澄清,既然是战略行为,必然志向远大,不会在乎价格百贩N副涠牡檬В绕涞背鱿钟诩河欣谋涠保换嵩缭缇吐浯玻喾矗够崴呈聘∮硬帧<词潜С忠环N单边市思维。本文后几部分将试述之。
逆势的代价(2)——熊市中的战略抄底
熊市大幅或长期下跌后进行战略抄底这種方法表面上看实际风险是有限的,因为毕竟有实实在在的价值摆在那里。但最后即使有所赢利也并不代表这是一笔成功的投资,相反可能会付出超乎想象的综合成本。熊市的一大特征就是漫长,长时期地在低位窄幅振荡,夜以继日地受低迷行情无边无际的非人折磨。实际价值决定向下空间已很有限,但现实又不具备反身向上的基础,所以在一个狭小的区间内做钟摆运动,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一片迷茫。只能等,等着现实的改变来让低迷的行情复苏。按专业术语,即以时间换空间。也许我们能走运抄到一个不错的低点,给战略做多开一个好头,但在此后漫长的等待收获之中,首先付出的就是时间成本,也就是机会成本。一段时间内全副心思关注着自己的持仓品種,无论是占用资金还是备用资金都为所投资的品種束缚,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意味着丧失了对其它品種的交易机会,尤其当自己的持仓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而其它品種有更好的交易机会时(表现在趋势性强、波动大、交易气氛热烈或者其運行规律更合自己操盘的个性口味亦或一段时间内自身对其把握性更大等状况),这種隐性的机会成本就显得更大,而且也更直接。至于为什么会吊死在一棵树上,那是我们倔强的性格、顽固守旧、不肯变通的思维所导致。不管现实生活中性格是如何,一旦接触了期货,就或多或少会把这些天生跟投资为敌的性格唤醒或者加强,从而埋下失败的種子。尤其对于中國人而言,本性中就多倔犟和因循守旧之气,否则百余年来的社会转型也就不会如此困难。又传统文化中重君子、轻小人,所以潜意识中就多“从一而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爬起”的大丈夫气概等等体现对信念的执着坚守的多少有点“愚忠”的信条,而恰恰缺少对投资而言最为宝贵的“油腔滑调”、“见风使舵”等在现实中为人所不齿的意识。至于不肯认错、千方百计寻找理由委蛇卸责、自圆其说或阿Q心理作怪而采取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满脑意淫从而错上加错,则更是我们的强项。说这么多,无非是想表明,即使我们认识到了时间成本的存在,也会视而不见,而任由它扩大。
除了上述这个机会成本外,第二个成本是很现实的移仓成本。在熊市中,一般各月份合约间呈正基差排列,而漫漫熊市要求我们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那么换月移仓就是不可避免的。正基差使得每换月一次,就要额外支付一笔新旧合约间的升水成本,熊市在底部“蠕动”的时间越长,意味着换月的次数就越多,那该项成本就越大。而就农产品而言,一般一年一周期,两个周期间相连比较紧。如果连续几年的丰收,上一年度的熊市还没结束迹象,抄底的多头还苦苦挣扎着没缓过劲来,紧接着又迎来了新的市场年度的丰收,那么就意味着产品的底部价值要进行新的向下评估确认了,这对不停换月抄底战略做多的投资者而言不啻是恶梦。去年到现在的豆类市场就是这样的状况。
第三个是加仓成本。即因为强烈的单边行情的预期,往往在有突破震荡箱顶迹象时匆忙加仓,稍理智一点的则是在突破未果回落过程中于相对低位加仓,以期待下一次突破。无论那種方式,最后必然的结局是再度被套,反而推高了成本。而在熊市长时期的低位震荡期中,这样的来回摇摆会有很多次,甚至有几次会出现暂时有效突破箱顶的假象,即所谓的假突破,此时若重仓介入,那后果将更是雪上加霜。或者可以从理性的操作角度讲,知道突破失败,就将加仓部贩N顾稹G蚁炔凰荡耸闭铰宰龆嗟男奶贾氯魏我淮慰侄疾辉钢顾鹫庋桓鍪率担蛭睦砟勘瓯绕鹄矗词瓜涠プ罡呶坏募鄹褚彩呛芪⒉蛔愕赖摹<词鼓苋掏粗顾穑鸬葱星榈奶氐慊崾沟谜庋目趾椭顾鹗且环N来回自打耳光的举动,这就导致有了几次这样的经历后,下一次就更不愿意止损了。
第四个成本是受无尽熊市折磨煎熬的精神成本。自信的丧失、热情的冷却乃至冰冻、意志的消磨,一切以前所具有的良好交易状态被这只“大狗熊”以残暴无情的方式所啃噬殆尽。给以后的交易蒙上一层厚厚的心理阴影,如果不能得以调节恢复,那么将成为未来交易生涯的绊脚石,这又是一笔不可计数的透支未来的成本。
一般而言,农产品毕竟靠天吃饭,又多为一年一度的生长周期,所以熊市中盘局的时间不会太久,但若基本面恶劣的话,也是不可想象的,如现在的豆类。若周期更长的工业品确立进入熊市的话,则其底部横盘的时间将会更漫无边际。于是上述成本就更大。
这就是逆势抄底的代价,而越是数年大底甚至历史大底,这種成本就体现得越明显,从而也就越巨大。也许凭着坚忍的意志,坚持到最后终于获得可观赢利,但是如果能够将上述成本量化的话,那么会发现,所得赢利与之相抵,不过大致平衡,甚至负收益。逆势而为永遠不可能得到想象中的超额利润(尽管可能最后名义上是得到了,但无形的代价使之黯然失色,失去本有的意义),活下来已是上帝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