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总结B行情和C行情的空间上升幅,应该是C行情快牛=B行情慢牛,C行情慢牛=B行情快牛。
汉邦:是的,同时你看:
1、C行情用33个交易日突破后见高点1756点(成功突破史前所有顶点),便告回落,未到B第一大波段对称高度746点,即1025点+746点=1771点,便告第一段结束。随后跌至1471点,由1471点反弹至1695点,再由1695点直下,跌至1341点。
C行情(1999年)1047点、1756点、1471点、1695点、1341点均受制于各自时间周期及空间点位而成,此处不详细剖析。
C行情由“5·19”1047点井喷式升于1756点(升幅为1756点——1025点=731点),炒作主线为科技网络股、电信股,但因受制于时空条件而未走完。随后再由1999年1341点再起一波,急升爆涨,至对称升幅点位1771顶点(1025点+746点=1771点)方结束,其炒作风、方式为1999年“5·19”再现,急风暴雨式飙升同“5·19”行情如出一辙,炒作主线仍为科技网络股,比“5·19”行情有过之而无不及,仅用了27个交易日,也乃“5·19”行情科技网络最后的疯狂。
1771点(2000年2月17日)于B行情第一大波段升幅746点即1258点成空间升幅对称.C行情快牛第一波段升幅为1771点-1341点=430点。
故判断结论:以B行情结束低点1025点为底线,C行情空间上1771点才实为“5·19”行情科技网络股的大顶,与B行情第一大波段(1258点512点=746点),涨幅对称相等(1771点-1025=746点)。
2.C行情于B行情第一空间升幅对称点位1771点实现后,便展开大震荡式调整,次日便跌至最低点1583点,经21个交易日最后由低点1596点(3月16日)再续C行情。以1596点为起点的慢牛盘升行情就此展开,起点为1341点。其妙作风格、方式、主线与前期“5·19”迥然有别,恍如隔世,一疯牛一慢牛。其走势一波三折,进三退一,可谓慢牛行情漫漫长!最后行至2001年6月14日,大空间大周期制衡不约而至,到2001年6月14日2245点升幅达标对称。空间点位对称于B行情第二大波655点。1997年,1510点-855点=655点,以慢牛行情最低点1583点+655点=2238点,而2001年6月14日2245顶点(升幅为2245点-1583点=662点),662点-655点=7点。C行情慢牛涨幅662点比B行情快牛(1997年)涨幅655点多出7个点,在下跌调整时将补回。
2245点为C行情极至之空间点位,大顶也!物极必反。先狂跌731点(2245点-1514点=731点),回抽C行情快牛第一波涨幅(1756点-1025点=731点)。然后由1514点(2001年10月22日)反弹至1776点见顶(2001年1月29日),1776点跌至1339点应是回抽C行情快牛第二波幅(1776点-1339点=437点),而1771点-1314点=430点,437点-430点=7点(补回2245点多涨的7点,多涨多跌)。
记者:能否略举空间对称点位,以利读者领会?
汉邦:可以,空间对称点位,也即空间升幅制约。如:
一、1250点左右
1、1770高点(2000年2月17日)-512低点(1996年1月19日)=1258点。
2、2114高点(2000年8月22日)-855低点(1996年12月25日)=1259点。
二、1084点
1、1569低点(2000年3月16日)-512低点(1996年1月19日)=1084点
2、2131高点(2001年1月8日)-1043低点(1998年8月18日)=1084点
三、731点
1、1756低点(1999年6月30日)-1025低点(1997年9月23日)=731点。
2、2245高点(2001年6月14日)-1514低点(2001年10月22日)=731点
四、631点
1、1695高点(1999年9月10日)-1064低点(1999年2月8日)=631点
2、1893高点(2001年2月22日)-1262点(1998年2月9日)=631点
五、489点
1、2245高点(2001年6月14日)-1756高点(1999年6月30日)=489点
2、1514低点(2001年10月22日)-1025低点(1997年9月23日)=489点
六、397点
1、1422高点(1998年6月4日)-1025点(1997年9月23日)=397点
2、1695低点(1999年9月10日)-1300点(1998年11月17日)=397点
七、255点左右
1、1514点(2001年10月22日)-1258点(1996年12月11日)=256点
2、1695点(1999年9月10日)-1341点(1999年12月27日)=255点
八、468点左右
1、2245点(2001年6月14日)-1776点(2001年12月5日)=469点
2、1514点(2001年10月22日)-1047点(1999年5月17日)=467点
3、1776点(2001年12月5日)-1311点(2003年1月6日)=465点
九、437点
1、1776点(2001年12月5日)-1339点(2002年1月29日)=437点
2、1748点(2002年6月25日)-1311点(2003年1月6日)=437点
记者:大家知道,深成指于2001年4月17日见顶于5091点,比沪综指是前38个交易日见顶,此轮行情深成指何以先于沪市见大顶呢?
汉邦:深成指先于沪综指38天见大顶,皆因后期新股发行上市集结于沪市。沪市比深市向上多運行38个交易日见顶点,功归于沪市新股、次新股群体综合效应。沪综指见顶2245点浑然天成,此绝非仙然,乃必然结果!可谓:劲升爆跌谁之过,时空共振自定夺,亏赢悲喜自评说,怨天怨地错、错、错!
时空效应,威力无比!然而,时空轮回也罢,共振也罢,非股市之本质。它是股市内部矛盾运动之表象,是股市自身各種矛盾生成、演变、转化对立统一的反映,即非时空而时空,非共振而共振。时空共振是股市自身运协螺旋式上升,匍匐式前进本质规律的外在表像特征。鉴于此,剖析股市的时空共振现象,把握股市升跌脉搏(节奏),对指导我们进行股市投资和具体操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记者:据说在近几年的牛市行情中,你成功判断并抓住了几个至为关键的节点周期(对称且首尾相连),从而得以顺利逃顶,准确炒底,能否在此说说?
汉邦:我以为,其中155上交易日和94个交易日应该尤为突出,是我准确判断C行情出现顶和底重要时间的依据。略举如下:
1、1047点——1341点(156交易日)——2114点(156交易日)——2179点(156交易日、深成指此时见顶)——1776点(156交易日,对称且首尾相连)
2、2245点——1339点(156交易日)。(1999年)1695点——(2000年)1695点(155交易日,螺旋周期)
3、2114点——2131点(94交易日)——2242次顶点——1514点(93交易日,对称且首尾相连)
4、2125点——2179点(94交易日,螺旋周期,深成指此时见顶)
由此可看出,155个交易日和94个交易日分别对应各自的长短周期,自成体系。而各自内部又有自己的小周期(节奏)相组合而成。小周期(节奏)既各自为政,环环相扣,又相互牵制,交叉环绕,分别同155个交易日和94个交易日前后呼应,层层推进,奇妙无穷!